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 正文

那城,那事,那人——青岛建置120周年(五)

来源: 2011-05-05 14:18:04

 

   旅游资源串点成线

    30年代,海滨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形成了由点至线、由线到面的情况。

    拓展海水浴场 据记载,当时青岛政府兴修海水浴场的目的有三:一为吸引避暑的游客,发展旅游业;二为彰显政绩树立形象;三为发展游泳运动,使民众强身健体。当时市区有6大海水浴场,分别是汇泉浴场、山海关路浴场、太平角浴场、湛山浴场、大港浴场、太平路浴场,其中,第一浴场人最多,规

模最大、设备最齐全。二、三、四浴场在30年代因靠近欧美人的住宅区,又离热闹的市区较远,一般市民不常去,所以成为欧美人士专用的浴场。第五浴场是日本海事协会所创建,因此海浴多为日本人,又叫船渠浴场。第六海水浴场是青岛市所有浴场中最险的一处,附近暗礁很多,风浪也特别大,一般人不敢轻易涉足。

    重修栈桥、建设回澜阁 1931年9月开工建设,1933年6月竣工,将原来栈桥的木制面改为水泥面,全长延伸至440米,在桥端新建了二层小楼,取名“回澜阁”,翘角重檐,别致非凡,成为青岛的标志。

    开发小青岛 30年代,市政府将小青岛辟为公园,设有茶厅、花圃、石凳石椅。修筑游艇码头,游人乘船可登临游览,使小青岛成为青岛湾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眺望前海市区景色的观景地。

    大力建设公园 30年代,为建设游览城市,市政府在公园建设方面着力较多,当时青岛有比较大的公园19处,其中著名的10大公园分别是:中山公园,又名第一公园,是青岛全市最大的一座公园。第二公园,位于贮水山东、青岛山北。园木栽植较为可观,但因地处僻静,游人不多。第三公园,观象山北,上海路西侧。面积较大,地势起伏,池石树木,应有尽有。第四公园,中山路中段,后来此处建设了青岛银行中心。第五公园,青岛车站门前,规模较小。第六公园,安徽路中央,形似船坞,绿草如茵,蔷薇很多。海滨公园,莱阳路南,汇泉海水浴场西面,负山面海,风景卓绝,园内道路曲折起伏,临海建有亭榭,是眺海望帆的好地方。栈桥公园,前海栈桥北面,前接栈桥及回澜阁,东侧是太平路沿海及接收纪念亭,风景极佳。观象山公园,观象山的山顶上,居高临下,是俯瞰市区中心的绝佳位置。四方公园,胶济铁路、四方机厂旁边,是胶济铁路管理局创设,故又称铁路公园,园内设假山、池塘,池中种植荷花,风景宜人。

    30年代的景点评选

    30年代,作为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模范,青岛政府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配置旅游设施,使当时的李村、丹山、少山等地成为颇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1936年,为提高民众对旅游的热情,提升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政府又先后组织了 “青岛十景”、“阴岛八景”和“崂山十二景”的评选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旅游的宣传和促销。

    青岛十景

    飞阁回澜 回澜阁在前海栈桥之南端,长虹远引,杰阁翼然,近处礁石倚伏,时起波澜。

    穹台窥象 观象台在观象山巅,备置仪器,以资测候。

    汇滨垂钓 海滨公园在汇泉角偏西,沿岸岩石起伏,最宜垂钓。

    琴屿飘灯 小青岛一作琴岛,昔年之青岛口故有琴头澳之称,上设灯塔,乍明乍暗,风雾中更觉闪烁尽致。

    丹邱春赏 丹山附近,广辟果园,桃杏李葡萄林立,暮春花事,适如其名,东西二亭,遥遥相对。

    湛山清梵 湛山寺建于湛山之阳,寺僧朝夕课诵,暮鼓晨钟,助人警醒。

    东园花海 中山公园,群卉所萃,又不仅樱花为大观也。

    燕岛秋潮 燕儿岛环浮山所口之东,半岛孤悬,作飞入海中之势,秋高潮涌,尤有可观。

    会崎松月 汇泉一作会前,与太平角并峙海中,形如鹿角,崎上多松,最宜眺月。

    登瀛梨雪 登瀛居民以梨为业,自沙子口以东,山多植梨,花开如雪,掩映增姿。

    阴岛八景

    青云晨钟 青云即青云宫。

    虎首古洞 虎首山有古洞如石室。

    东山朝曦 东山即东大山。

    千佛观雪 千佛山与虎首山毗连,雪景最佳。

    万丈远眺 即高万丈山,登此可望胶澳全景。

    西岭归帆 西岭一带为渔舟停泊之处。

    草场银海 草场与盐田毗连晒盐田中,远望皑皑然如银海。

    鹰嘴听潮 即鸡鹰山之鹰嘴石(崂山东部滨海处亦有鹰嘴石)。

    崂山十二景

    明霞散绮 明霞洞之岭,岩高而秀,俯临沧海,目送飞霞。

    蔚竹鸣泉 蔚竹庵隐众壑之中,清泉涓涓,绿竹漪漪。

    云洞蟠松 白云洞多古松,轮逡围包,夭矫不群,每与悬岩怪石,竞秀争奇。

    华楼叠石 华楼者叠石如楼层,楼顶芳草短松,可望而不可升。

    巨峰旭照 巨峰为崂山最高处,海天纵目,一览无余,晨曦朝暾,以此为最。

    九水明漪 自大崂观溯流而东,一水以至九水,峰回路转,辄涉水而过,如是者九,每渡之中,更有小回环小曲折,浅濑深潭,随处而有。

    岩瀑潮音 潮音瀑昔名玉龙口,讹为鱼鳞口,源出巨峰,两崖束之,飞瀑垂练,坠为深渊。

    太清水月 太清宫隐于山隈海曲,自成门户,明月清波,上下辉映。

    那罗佛窟 华严寺南半山有那罗延窟。窟内巨石如莲花座,华严疏钞谓为古道场也。

    海峤仙墩 崂山三面斗入海中,八仙墩殆其右趾也。悬崖如厦,坠石如墩,游人抵此,飘然有遐举之思矣。

    狮岭横云 狮子岩乃太平宫之主山,元明游人纵多集于此,岩状如狮,不高而秀,昔与华楼,并称胜境。

    龙潭喷雨 龙潭在八水河中游,悬崖高可百尺,广亦如之,雨后瀑肥,百道并垂,视潮音瀑更为雄壮。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世园会:城市嬗变交响音诗 从西安眺望青岛 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