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公布2010年12月房地产市场运行数据,刚刚过去的12月份全市共卖出13735套新建住宅,创下单月成交之最。纵观去年一年,我市新建住宅销售量突破10万套大关,达100295套。2010年青岛新建商品住宅比2009年多销售了近1.4万套,近乎是2008年销售量的三倍。 业内人士分析,受宏观调控和楼市新政影响,在限制一个家庭购买多套房的情况下,销售量增加,说明有更多的家庭买到了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青岛楼市2010年的“量增”? 探因1: 基础设施完善 “2010年,青岛楼市的发展得益于青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得益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提升,得益于青岛宜人宜居的城市环境”,青岛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局副局长刘立用“三个得益于”总结了2010年年销十万套新房的原因,其中的核心就是通过城市基础建设的提升,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大幅提升,带动了岛城楼市的发展。 回望2010年,岛城的基础设施建设风生水起,由“三纵四横”路网和桥隧地铁共同构建骨架的“大青岛”格局呼之欲出。在其带动下,岛城的楼市版图也顺势而变,西海岸不再偏居一隅,迅速跻身岛城楼市最热区域。刘立告诉记者,2010年,在海底隧道和海湾大桥贯通的影响下,黄岛区和胶南市的新房成交量迅速攀升,已占全市成交量的30%左右,与市内四区所占比例不相上下,这在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2007年以前,市内四区的新房成交量占到全市的一半以上,那时,市内四区居民到五市三区购房还是比较少见的。桥隧概念不仅拉近了西海岸与城市核心区的空间距离,更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到西海岸买房成为市内四区居民乐意接受的一种选择。 桥隧概念拉近了“大青岛”的东西距离,地铁则改变了市内四区的南北差距。 2010年,在地铁概念的带动下,四方区、李沧区所在的市区北部成为楼市新高,新盘先后涌现,购房者络绎不绝。 “地铁通了,路近了,生活方便了”,是这些购房者的一致预期。 刘立告诉记者,无论是桥隧还是地铁,都是通过交通设施的改善提升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条件,再加上一批新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使市民尽管不是居住在传统的市区黄金地段也可以通过便捷的交通享受到和过去一样的公共服务,这种条件下,市民才愿意走出旧居所在,到更大的空间置业安家。 探因2: “两改”项目扩量 我市自2007年启动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也为楼市“扩量”,据统计,2007年以来,我市累计启动“两改”项目77个 (旧城区改造项目3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46个),拆迁居民6.3万户,拆迁面积70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281万平方米,截至2010年,已经回迁44个项目,回迁居民3.6万户。 据了解,通过“两改”项目实施,我市根本改善了6.3万户旧城旧村居民的住房条件。其中城中村居民户均住房建筑面积由55平方米提高到160平方米,旧城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4平方米提高到31平方米。同时,通过“两改”我市还增加了老城区的新房供应力度,规划建设13万套商品住房,其中体现在2010年成交量中的新房就有近万套,占市内四区成交量的35%。 市“两改”办总工程师汪湖海介绍,“两改”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是通过旧城旧村改造调整容积率释放城区土地增加市场供给,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改造带动城区住房建设水平大幅提升,促进城市均衡发展。通过“两改”项目实施,我市的户型设计更加人性化、配套设施更加系统化、建设标准更加现代化。新建住房的水、电、气、热、通讯、网络、居民健身休闲等设施一应俱全,共建设养老、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设施280多万平方米,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生活的便利程度。 通过“两改”项目实施,我市的城市环境功能大幅完善。房屋危破陋、环境脏乱差、配套不完善的46个城中村和31片旧城区被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小区所取代。 2011楼市走向: 平稳发展是主线 今年的楼市将呈现何种走向? 有关人士认为,2011年,我市将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并依靠市场机制增加商品房供给,同时,政府加强市场有效管理,促使我市的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根据《青岛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3年)》要求,我市将继续着眼市民需求,坚持政府投入,坚定不移地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2011-2013年,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6万套,解决和改善6万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解决和改善1.2万名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条件。市区将开工建设限价商品住房30000套,逐步满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两改”方面,2011年,我市将本着“加快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城改造”的思路推进“两改”项目实施,促进城市环境提升,推动城区功能调整,在解决原居民住房困难的基础上,加大对市场的商品房供给,满足市场需求。 2010年,青岛的楼市调整已呈现明显的态势,重视房屋品质成为开发商和消费者的一致关注点,2011必将延续这种趋势,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继续在房屋品质上下功夫,从环境、设计、配套和服务上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本报记者 崔 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