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天 挥别船老大 肖常明告诉记者:打鱼累、收入少、风险大,越来越多的本地年轻人不愿当渔民 9月4日,跟渔民混熟了,他们会告诉你一些关于海鲜的秘密,比如刚打上的虾子很快会死掉,头会发黑,怎么办?他们就给虾子撒上盐,再敷上冰,这样的虾子可以连续几天保持鲜亮。比如针眼螃蟹,不仅仅是为了增重,更是为了让螃蟹能够长久存活……记者和一名叫陈正的20岁小伙子一起搭乘收鱼船返航,陈正的父亲也是一位渔民,老家就在胶南,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体验一下生活艰辛、挣钱不易,他才将儿子骗到自己所在的渔船上,可陈正哪受得了这份罪!正因为出海打鱼工作累、收入少、风险大,越来越多的本地年轻人不当渔民进城打工了,青岛渔船上的外地人已经占了大多数。 变化—— 当地人不愿吃这苦 外地渔民越来越多 肖常明渔船上的8名渔民里,有4名是外地渔民,来自河南的19岁宋庆温是其中一个,他不太爱说话,但干活很勤快,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很好。记者注意到,宋庆温晕船也挺严重,每次干完活,他就赶紧跑到床上躺下,但在干活的时候,他一直咬牙挺着。 “出海打鱼这么多年,一个挺大的变化就是咱当地人做渔民的越来越少,外地人到船上打工的越来越多了。”肖常明说,他刚出海的时候,渔民都是本地人,即便六七年前,在船上打工的还是以当地人为主。“那时候在社会上找个差不多的工作还挺难的,甚至还得托关系,做船员挣得比较多,因此吸引了不少当地人。那时招船员,我们还可以挑来拣去的。”肖常明说,后来各行各业都发展得很快,就业渠道多了,工资待遇差别也在减小,当地人觉得出海风险大,就不愿再吃这苦了,一些较贫困地区的打工人员开始大量加入,数量逐年增多。胶南市海渔部门相关统计显示,目前胶南市有渔船1000余条,共有雇工3000余人,其中青岛地区以外的雇工约有2000人,占总雇工人数的三分之二。 连续处了几天,跟渔民混熟了,记者学到了不少跟海鲜有关的知识和秘密,比如,船上最难保存的海鲜是虾子,捕捞上的虾子很快就会死掉,然后头部会发黑,很难看,怎么办?渔民会将虾子撒上盐,将它们腌制得僵硬,然后再放到仓库里,这样可以保证虾子三四天不坏。“这些虾子到了贩子手里,再洗一下,去掉盐味,就变柔软了。”渔民老孙告诉记者。 “最近报道针眼螃蟹的事儿,你们知道吗?”记者问。“听说过。”老孙说,以前他去南方出海的时候,跟当地渔民交流过。“这种针眼螃蟹大都来自南方,据当地渔民说,给螃蟹打针,增重只是一方面,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让螃蟹保持兴奋状态,死不了,这样运到北方后才能卖个好价钱。“这其实就是给螃蟹注射兴奋剂,但这材料儿到底是啥,当地渔民也说不清楚,我们就更不知道了,反正认准一点,不吃针眼螃蟹就行了。”老孙说。 逗留—— 渔船没赚回柴油费 不能按原计划返航 在肖常明的出海日记上,记录这么一段文字:出海3天了,第一天赔了1000多元,第二天能挣1200元,第三天赔了500元…… “看来,不能按照原定计划返回了,得在海上多呆一些日子才行,拖网效果持续不好,我们就换漂网试试运气,希望能多打些大鱼,那样可以省下一次来回的柴油费。”9月4日凌晨,肖常明皱着眉头告诉记者。 在跟渔民协商时,大家都同意肖常明的主意。“咱出海是有工资的,旱涝保丰收,如果船老大赔了,这工资我们拿得挺别扭。因此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船长能多挣钱,这样他好,我们也好。”大伙计陈家山告诉记者,他的话也代表了其他渔民的想法。 凌晨3时许,肖常明用无线寻呼联系上“后勤部长”石相虎,让他尽快送一些冰块、蔬菜和淡水过来。“在海上待了这几天,基本了解了你的生活,也体味到了其中的艰辛,我该回去写稿子了。”记者对肖常明说。 9月4日上午11时许,石相虎的收鱼船又出现在面前,这次肖常明成了买家。等双方渔民忙活着将蔬菜、淡水以及冰块交接完毕后,已是中午12点了,记者收拾好行囊,登上了石相虎的收鱼船,挥别船老大。 幕后—— 小伙子打工干不长老渔民骗他来体验 “俺儿子也要跟着回去!”就在石相虎的收鱼船加大马力要离开时,陈家山大声喊了起来。“俺儿子叫陈正,今年20岁,跟着我出了几天海,一直晕船,实在挺不下去了,刚才他缠着我说一定要跟着你回去,你看行不行?”“没问题,让他上来吧。”石相虎回答。 此时风大浪急,两艘船摇晃得厉害,陈正根本站立不稳,陈家山站在船侧,让儿子按着他的肩膀跳到了收鱼船上。收鱼船加大马力前行,肖常明的渔船越来越远,陈家山一直朝儿子挥手,直到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陈正卷缩在厨房的一侧,呕吐了几声,然后勉强喝了几口水。“我以前从不晕车,坐客船也没晕过,没想到在渔船上能晕这么厉害。我就干了一天活,其他几天基本是趴在船上过来的,真给我父亲丢脸了。”陈正告诉记者。 “俺儿子干了几个工作,其实都挺不错的,但干不了几天就跟人吵架,就干不下去了。”陈家山曾告诉记者,他将儿子带到船上,就是想让他体验一下渔民的艰辛,挣点钱不容易。“俺儿子不想来,我骗他说出海一次时间只有一天,这才把他骗上了船。”陈家山说。 在记者印象里,出海第一天,陈正很活跃的,穿着水衣,跟在父亲后面一直忙活着,看不出丝毫晕船的样子,爷俩还有说有笑的。从第二天起,忙活的人堆里就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出海第二天,你跟父亲吵了一架,是什么原因?”记者问陈正。“他骗了我,他说一天就能回家,结果我后来才知道,这一出来,至少得一星期才回去。那么多天,我哪受得了啊。” 感慨—— 目睹老爸辛苦忙碌 儿子记住这段日子 石相虎的船跟50余艘渔船接过头,收了近万斤虾子,任务完成了,石相虎开始加大马力朝沙子口码头驶去。“前几天我们收的虾子在积米崖码头卖价有点低,听说沙子口的价格高,还好卖,我们去那里看看。”石相虎说。 此时已近黄昏,远处的夕阳降落,晚霞满天。远处,几条渔船在夕阳余晖下缓缓前行,显得那么祥和宁静。 陈正站在甲板上,倚着船舱,望着天空的月亮发呆。“真想家啊,真想立刻就见到俺妈,吃一碗她做的手擀面。”陈正说,在渔船上那几天,想想自己受的苦,他觉得委屈,晚上别人睡着的时候,他就偷偷流眼泪。“当时确实恨俺爸,不过现在想一想,我已经往家走了,他还在船上忙碌,为了啥?不都是为了我们嘛,他真的不容易。”陈正说,他已经想通了,等回家后,他要开一家汽车美容店,踏踏实实地工作、挣钱,让父母都过上好日子。“中秋节快来了,希望那天能看到月亮,希望老爸能回家和我们一起过节。”说到这里,陈正的眼角湿润了。 9月5日凌晨零时30分,收鱼船到达沙子口码头。“再见,我们要等到4点左右发货,你俩快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吧。”石相虎说。 跳到岸上的陈正蹦蹦跳跳的,显得非常开心,疲惫也一扫而光。“你看,我给女友带了一只11个爪的海星,都已经腥臭了,不过不要紧,等回去去掉内脏,晒一下,我要和女友永久保存着它。”陈正说。凌晨1时许,码头上空无一人。沙子口的夜景很美,记者顺手拍了一张照片,当作纪念,记住这段出海的特殊日子…… 最新进展 出海10天挣了5000元 9月11日早上6点,在出海10天后,肖常明驾驶着“鲁胶南渔0837”号渔船返回积米崖码头。记者闻讯赶到码头时,肖常明正指挥着渔民卸船,7名渔民分成两伙,一伙正往一辆卡车上装海泥鳅,另一伙将一些个头大的、价高的鱼搬到人流量大的地方销售。几天没见,肖常明显得有点憔悴,胡子也有些日子没刮了。 “这次出海,前8天还是赔钱的,好在从第9天起,我决定赌一下,连续拉了几次漂网,打上不少鲳鱼和鲅鱼,收获还不错。”肖常明说,他算了一下,出海10天,一共捕获大约2.5万斤海泥鳅、200多斤鲅鱼、200多斤鲳鱼,还有红头、鳗鲡、鮟鱇等鱼。“海泥鳅1.5元一斤,鲳鱼50元一斤,鲅鱼40元一斤,这次捕获的海鲜毛收入大约65000元,去掉各种成本,还能挣5000元左右。”肖常明说,尽管跟以往相比,这次挣的实在不多,但毕竟是头次出海,只要没赔钱,他心里就已经很开心了。 “前几年像我这样的大船,出几天海挣个万儿八千的很正常,以后很难有那样的好日子了。”肖常明说,八月十五之前他们就不出海了,给伙计们发点东西,让他们好好过个节。中秋节后,他们会继续去朝连岛周围海域捕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