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记者随船老大出海 揭秘渔民真实出海生活(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9-13 06:43:40

 
 

 
 

 

    第三天 海上交易忙

    船上打的海鲜越来越多 海上收鱼船及时赶来收走了鱼虾同时送来了淡水、粮食等补给

    9月3日,肖常明有个习惯,每天详细记录“航海日记”。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像他这样的渔船,在海上每天的费用就得5000元左右,按照一天撒4次网计算,如果一网拉不上1000斤海鲜,那瞪着眼就得亏本。“如果用另一种漂网拖大鱼,费用更高,一天近万元。”肖常明说。船上打的海鲜越来越多,存放是个问题,好在海上有专门收鱼的船只,他们可以将渔船打上的比较贵重的海鲜“一网打尽”,同时他们还负责给渔船送米送面,被称为“后勤部长”。今天,“后勤部长”来到海上跟我们会合,送来了淡水、粮食等补给,收走了鱼虾,熟人相见分外热闹。

    算账—— 每天费用5000元 撒了5网赔了4网

    9月3日凌晨,海上起大风,一浪接着一浪拍打过来,渔船晃动剧烈。在船上,就像乘坐游乐园里的海盗船一样,原本晕船症状稍微减轻的记者这下可遭大罪了,一天的状态基本可以用4个字概括——连滚带爬。

    每天起床后,肖常明都会在一个笔记本记下一些东西,包括前一天的收获,发生的事情,今天的打算等等,这叫 “航海日记”。“这些内容,我已经记了十几本了,都存在家里,留作纪念,等老了不干了,可以拿出来看看。”肖常明说,本子上记得最多的,是前一天的收益情况。

    “我大体算了一下,出海两天,撒了5网,只有一网有赚头,其它4网全赔了。”肖常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艘440马力的渔船,在海上航行一天就得烧两桶油,大约得3000元,船上共有8名船员,其中大伙计3名,每天工资200元,小伙计3名,每天工资150元,学徒工两名,每天工资100元,另外再加伙食费、保险费等其他费用,每天的花费得5000元左右。

    “出海得办很多证呢,这些证每年都复核,费用万余元,这个都算在成本里。”肖常明从柜子里抓出一把大大小小的本子,里面有出海船舶户口本、船民证等十几本。“以前出海是不需要办理船民证的,只要双方你情我愿,就可以上船干活了,后来一些来路不明的人也到船上打工,船员经常出事,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公安部门这才实施了船员证制度。”肖常明说。

    “记得十几年前我出海的时候,也是在这个海域,我们那时用比这个小几号的网,一网也能打上近两千斤鱼。后来就一年不如一年了,休渔期偷渔的太猖狂,而且那渔网用的都是绝户网,再加上水质越来越差,导致海上鱼越来越少。我们村很多渔民被逼得没辙,就弃船上岸做小买卖去了。”肖常明说,十几年前,他们村的30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有渔船,后来渔船数量越来越少,现在全村只有百余条渔船了。

    起网—— 大海蜇至少180斤重 可惜这东西不值钱

    “既然海泥鳅不值钱,你们为何不拉别的鱼呢?既然拖网拉的鱼少,你们为何不用漂网拉鱼呢?”记者好奇地问道。“用漂网拉鱼,需要更大的马力,耗费更多的柴油,费用每天得近万元。而且,用漂网拉鱼是需要运气的,如果拉的鱼太少,那更得赔死,因此渔民用起来都很慎重。”肖常明说,另外,什么季节就拉什么鱼,这个都是比较固定的,因为每种鱼的活跃期是不一样的。

    “现在这个时间,用拖网在这个海域只能拉到海泥鳅。元旦前后,可以去江苏海域拉八带、黑头鱼、螃蟹等,这个时间段相对来说是最挣钱的。而春节前后基本以拉鳕鱼为主,地点也是朝连岛东南海域。”多年的出海打鱼经历,让肖常明对海鲜的出没规律掌握得一清二楚。

    “快看,打上好多海蜇啊!”当天第一网拉上后,大伙计曲增波大声喊了起来。记者看到,在甲板一侧堆着的海鲜里,大约有30多只大大小小的海蜇,其中个头最大的直径一米出头,曲增波上前想把它抱起来,硬是没抱动。“这个大块头至少得180斤重。”曲增波说,像这样大块头的海蜇,他们会进行分割,只要蜇皮,而蜇头和其他部位都会扔掉。“在海鲜里,这东西是最不值钱的了,这网海鲜也就值五六百元,亏得最多。”肖常明说。

    肖常明的渔船上共有6个小仓库,每个深两米左右,基本呈正方形,其中一个仓库放冰块,其他几个放海鲜。记者下到仓库中体验了一下,里面很黑,很凉,禁不住打了几个冷战,赶紧退了出来。

    交易—— 寻呼机喊来收鱼船 16箱虾子共1240斤

    随着打的鱼越来越多,储存是个难题,不仅占地方,还费钱。怎么办?把其中最难储存、价钱又高的先卖掉!在海上有那么七八条专门收海鲜的渔船,他们不打鱼只收鱼,“鲁胶南渔0901”号渔船就是其中的一条。

    “是老石吗,我这有十几箱虾子,赶紧来取吧!”上午10时许,肖常明抓起无线寻呼机,跟 “鲁胶南渔0901”号渔船船老大石相虎喊话。“这种海上无线寻呼机类似于对讲机,海上的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有了这种寻呼机,我就可以跟三四海里范围内的任何一条渔船对话,互相交流一下捕鱼情况。只要输入渔船的船号,还可以单线联系,很方便。”肖常明说。

    上午10时30分,石相虎驾驶收鱼船靠了过来。曲增波带领渔民将放在仓库里的虾子一箱箱搬出来,共有16箱,对方渔船上的渔民一一接过去,分批称重。

    “120斤!150斤!140斤!”看秤的渔民大声喊着重量,肖常明和石相虎都在各自驾驶室里用笔做着记录。称重完毕,双方将合计的总重量对接一下,总共为1240斤。石相虎写了一个欠条递给肖常明,海上交易结束。“因为都是熟人,我们一般不用给现钱,等逢年过节都在家里的时候统一算账。”石相虎告诉记者。

    海上收鱼这个行当,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必须跟很多船老大关系铁才行,因为干这行的也很多,竞争是很激烈的。“好在我打了那么多年鱼,在这行里口碑还行,再加上本身我们村里出海的渔船就很多,大家都给我面子,因此生意还不错。”石相虎说,他每天出海收一次海鲜,目前主要收虾子,收购价每斤3元,拉到码头上卖给海鲜贩子,每斤价格3.5元左右,贩子在市场上零售,至少上涨一元。“我一般每次能收1万斤左右,除去费用,每天能挣千把块钱。”石相虎说。

    “后勤部长”—— 收鱼船每天都来往收走鱼虾送来给养

    41岁的石相虎也是斋堂岛人,跟肖常明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儿,关系一直处得不错。

    “在岛上,有个人很出名,因为他出了20多年海,晕了20多年船,那个人就是我啊。”石相虎说,他头次跟父亲出海的那一个月,基本上是在船上趴着过的,那时他哭着嚎着不想再出海,但父亲不同意,毕竟这份家业还需要他来继承。后来,石相虎晕船的症状逐渐轻一些了,但一直没彻底消除。“直到现在,我每次出海都要带着晕船药。”石相虎说,虽然干了一辈子渔民,但他对自己的工作一直没有好感,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坚持下去。

    “7年前,我就不打鱼了,买了这艘240马力的渔船,专门在海上收鱼。”石相虎说,改行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收鱼这个行当可以每天靠岸,晕船就轻了;再就是收鱼可以旱涝保丰收;另外,遇到特别恶劣的天气,他就不出海了。

    因为他们这些收鱼船每天都返航,来往方便,有时还负责给打鱼船运送粮食和蔬菜等生活日用品,这样就给那些渔船省下了一大笔交通费。“因为关系都不错,我们运送这些东西基本是不挣钱的,只收点油钱,算是朋友之间互相帮忙,我们也因此被出海打鱼的渔民称为后勤部长。”石相虎笑着说。

-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中秋小长假市民花4亿多 婚庆店庆成促销新噱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