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拨开云雾见“针眼” 带着饱受“针眼”蟹之苦的消费者的诸多疑问,记者咨询了海洋渔业局以及青岛市消保委的专家们,他们献计与奸商斗法: 一、 看透价格。目前,市场上螃蟹的价格参差不齐,从十几元的到四五十元的不等。看到个头大,价格相对便宜的蟹子,消费者往往急于下手,结果,匆匆被“黑”。专家分析,在个头和重量上差不多的蟹子, 二、 捏蟹腿。有的商贩善打心理战。明明针打螃蟹,注了水,可为了消除买者疑虑,抬价不倒。打了水的瘦蟹子和同等体重的蟹子一个价。那么,抛开了价格上的质疑,消费者就应进一步“修炼”到“慧眼”境界。挑蟹子的时候,堵住耳朵,睁开眼睛,寻找针眼。如果没发现针眼,那么最关键的一步便是捏蟹子的小腿,如果小腿里面结结实实,则十之八九蟹肥,反之,弃之。 “针眼”源自何方 “针眼”在哪里?“针眼”在奸商的心中。它不是地域的产物,而是为谋利而生。一批蟹子抵达青岛,往往是以网兜称重,一网兜五六十斤,百十只蟹子凑在一起。网兜里的蟹子被买下后,开包,将它们分为三六九等。个大体沉的蟹子,自然买个好价钱;瘦的轻的,也不能砸在手里,于是,商贩们产生了邪念——打肿蟹,充胖子。 蟹子一般夜间入青,凌晨再由批发商卖给商贩,那些本钱少,摊子偏的小商贩,低价买下空壳蟹,趁着天亮前两三小时的间隙,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打孔”工作。假若,空壳蟹的批发价为5元一斤,那么注水后的蟹子在体重上增加一倍,价格上增加四倍,最终销售价格至少是原来的八倍。也就是说原来应该被扔掉的空壳蟹,经过“针注”,“奇迹”般地将一文不值的海水买到了一斤几十元的蟹肉的价格。 过去,不法蟹贩们一度身陷“压秤皮筋”门,而现在的“针眼注水”门比前者高明许多。本来还要掏钱买那厚重紧绷的皮筋,如今已“进化”为分文不费的海水。这不知是智慧的进步,还是素质的倒退?卖者的经营有道,还是买者信任有余? 卖家空手套白狼的伎俩逐步“完善”,日趋隐蔽,从看得见的皮筋到看不见的海水。若是买家识破了“针眼”,卖家的手段又将从哪里“破题”?如果空壳蟹邂逅膨大剂,可怜的消费者又将何去何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