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桥隧连通四方 开启蓝色梦想 青岛开启强力引擎

来源: 2011-06-30 15:15:49

 

桥隧建设:处处展现科技创新的力量 

据了解,大桥开工以来,已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11项,中国企业新纪录21项,市级奖励1项,10项科研项目通过省、部立项。

大桥创下了多项“第一”:大桥建设过程中自主研发的水下无封底套箱技术为世界首创;大沽河航道桥为世界首座海上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全桥海上钻孔灌注桩数量为5127根,居世界第一;红岛互通立交为我国首座海上互通立交

;红岛互通立交施工采用小半径350m大跨径60m滑移模架施工是国内外首次采用;首次在大型桥梁建设项目中使用建筑工程4D施工管理系统;采用开发改进的大直径旋挖钻机施工,最大钻孔直径达2.5m,最大孔深达80.7m,钻孔直径和钻孔深度均为国内海上桥梁之最;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海洋环境中的水下结构干法防腐施工;国内首次成功实现了海工高性能混凝土超长距离(900m)泵送;60m预制混凝土箱梁吊装高度达57m,为国内外同类预制箱梁安装的最大高度;首次在大跨度预应力桥梁工程中使用引气混凝土技术;我国首座采用低桩承台的跨海大桥;大桥跨胶州湾(主线右幅第五联)大体积箱梁浇筑成功,打破了北方地区一次性浇筑方量最大的纪录。

作为我国科技含量“最高”的隧道,青岛胶州湾隧道的建设,同样处处闪耀着科技之光。

按照“瞄准世界一流,设计精品工程”的要求和建设科技隧道、环保隧道、人文隧道的目标,在建筑材料、施工手法上进行了大量的科研攻关和自主创新。

——超前地质预报。胶州湾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复杂,共探明断层18条(其中海域13条)。在国内首次由业主直接招标,确定了第三方地质超前预报单位和第三方监控量测单位,实施全程物探加地质钻孔、服务隧道超前掘进、全程地质编录、监控量测全方位观测等一系列措施。进入海域段以后,又采取了施工地质调查、地质雷达、超前探孔等综合手段,预报可能引发地质灾难的不良地段位置,确定岩层分布和富含水带、断层破碎地段。通过一系列周密、细致的措施和严格施做,确保了不良地质地段的顺利穿越。

——注浆堵水。隧道开工以来,共有29段海域经探孔发现出水,最大探孔出水量每分钟500升。把注浆堵水作为海底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从方案的制定、设备和材料的选择、施做的步骤到信息的报告程序,预先做了严密的部署和准备。共成功实施注浆堵水29段。

——确定22个科研课题。经过广泛研究和论证,确立了防排水、地质灾害、超前地质预报等内容的22个科研课题,并委托国内权威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研究,通过科技创新指导工程施工。随着这些课题成果的转化,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技术参数和依据,对施工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多重防腐锚杆。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其中初期支护的喷锚衬砌部分,锚杆采用了多重防腐锚杆,杆体采用镀锌处理,为防腐提供了第一道防线;杆体外波纹管的设置,能保证水泥浆液的灌注和饱满;水泥浆灌注完成后,实现了锚杆的多重防腐功能。

——C35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使用了目前国内隧道设计强度最高、抗渗级别最高的喷射砼C35高性能喷射混凝土。使用的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减水率高,其碱含量、硫酸钠含量、氯离子含量均量身定做,为国内最高标准要求。在喷射混凝土作业中混凝土粘结力强、回弹少,利用喷射手时喷射时间短、效率高、安全性大大提高。

——高程度的机械化配套作业。在世界上首次将凿岩台车拓展到深探孔和注浆打眼,实现了一机多功能。研究探索了各种先进机械化配套作业,从钻眼放炮的凿岩台车、喷射混凝土的机械手、超前预注浆自动采集记录仪、下台阶的可移动栈桥、全液压模筑台车到混凝土自动搅拌站、混凝土输送泵车等整套机械化流水线。

 

-

相关阅读

上一篇:隧道行车16个注意事项:每150米有紧急电话(图)
下一篇:2011年6月30日10时8分大青岛开启桥隧时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