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桥隧建设:见证青岛建置120周年交通变迁(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1-06-14 07:16:25

   标志“北桥南隧”开启新局

   青岛海湾大桥与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项目相隔一天先后开工 建成后西海岸区市纳入“一小时经济圈”

    2006年12月27日,青岛海湾大桥动工的第二天,总投资31.8亿元(不包括市区接线投资)的青岛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目前海湾大桥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已全部完成,桥面铺装

已完成88%;桥梁伸缩缝安装工作已全面展开,防撞钢护栏安装、机电设施、收费站房建等附属工程正在加紧施工。青岛海湾大桥将于本月底建成通车。届时,我市东西跨海交通将形成“北桥南隧”格局,“青黄不接”将成为历史,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数字海底隧道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跨海工程,南接黄岛区的薛家岛,北连青岛老市区团岛,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隧道工程全长约7120米,包括跨海隧道主体工程及两岸的部分接线工程。隧道部分设两条主隧道和一条服务隧道,以及各项运营管理设施,并预留市政管线敷设通道。隧道总长约6170米,其中跨越海域段约3950米,路基段长约950米,是一条以城市道路功能为主兼有公路功能的隧道。项目总投资31.8亿元(不包括市区接线投资),主隧道内设双向六车道,高10米、宽14米,设计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路线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安全等级为一级。

    海底隧道采用V形坡,隧道最低点高程为-70.5米,至海底面44.5米(海平面到海底距离),隧道的最小埋深25米(隧道顶板到海底的距离)。

    海底隧道内行车不受自然气象的影响,可以全天候通行。在轮渡、青黄高速禁行的特殊情况下,隧道可保持青黄间的交通联系。海底隧道项目建成后,市民从青岛到薛家岛将只要不到10分钟。

    主体工程施工近尾声

    6月5日下午,记者前去海湾大桥探访时看到,海湾大桥主体工程已进入最后施工阶段,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已全部完成,工人师傅正在进行最后的桥面铺装。青岛海湾大桥是我国目前国有独资单一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我国北方冰冻海域首座特大型桥梁集群工程,是国道主干线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的起点段,是青岛市规划的东西跨海通道“一路、一桥、一隧”中的“一桥”,加上引桥和连接线,全长41.58km,为目前世界第一跨海大桥,其中一期工程全长28.88km,二期工程12.7km。6月底通车后,一座气势磅礴、壮丽雄伟的现代化标志性桥梁将屹立于美丽的胶州湾上。

    海湾大桥月底通车

    海湾大桥工程起于青岛东部的滨海大道,终于黄岛侧红石崖与济青高速南线顺接,大桥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兼城市快速路八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桥梁宽度35m,设计基准期100年。大桥2006年12月27日全面开工,历时四年,期间受地震、浒苔、台风、极寒天气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物价大幅度上涨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参建单位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青岛海湾大桥一期工程包括沧口、红岛和大沽河航道桥、海上非通航孔桥和路上引桥、黄岛侧接线工程和红岛连接线,李村河互通、红岛互通以及青岛、红岛两个主线收费站、李村河互通立交四个匝道收费站及管理设施。其中沧口航道桥和红岛航道桥采用主跨260m和120m稀索钢斜拉桥,结构简洁明快,具有独创性。大沽河航道桥采用独塔主跨260m自锚式钢悬索桥,采用空间单索面,双边钢箱梁+横向连接箱结构,结构造型恢弘,气势磅礴,同类结构为国内首次采用。非通航孔桥采用跨径60m双幅分离整孔吊装施工的连续梁,其施工工艺先进,设计合理,大大加快施工进度。西岸滩涂区采用跨径50m移动模架施工的连续梁,基础均采用水下钻孔灌注桩。

    海湾大桥受环保、通航、航空、气候、水文、地形和地质结构条件的制约,建设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有多项技术创新课题攻关成功。其中大桥所处海域海盐量高、对结构耐久性有较高要求,环保要求很高;处于冰冻海域,年平均天然冻融循环次数为40~52次,处在宽浅海域上,海上桥梁施工方案和工艺的选择都让专家经历了重重选择。

    四座立交桥各有“性格”

    在大桥接线工程中,规划设计单位沿线共设计了四座立交桥,分别是四流路立交桥、重庆路立交桥、黑龙江路立交桥和海尔路立交桥。据设计人员介绍,立交桥在造型上充分考虑了相交道路的功能定位,在交通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交通节点采用不同的立交形式。目前四座立交桥也在紧张的施工中。

    其中,四流路立交设计采用两层半菱形立交形式,在充分利用胜利桥现状的基础上,跨郑州路及四流中支路,保证了两条主线直行方向的行车顺畅;重庆路立交桥位于两条快速路的交叉枢纽,设计采用五层全定向互通枢纽立交,两条主线之间均采用定向匝道相接,充分保证立交整体交通功能。而黑龙江路及海尔路立交间距约1.7公里,立交节点设计与北侧现状海尔路至万年泉路立交结合,实现了功能互补,降低了立交高度。

    “青黄不接”将成历史

    海湾大桥建成后将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将缩短青岛至黄岛间路程近30公里,大大缓解超负荷运转多年的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青岛市东西跨海交通联系,扩大青岛市城市骨架,缩小青岛、红岛、黄岛的时空距离。山东高速青岛海湾大桥建成后将进一步奠定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地位,为该区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的促进作用。

    大桥的建设通车不仅影响了青岛,也影响了山东的经济。作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的发展向世界展示山东乃至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发展水平。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区域布局上,构建以青岛为龙头,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宏伟蓝图,青岛具有国际竞争力,物流方面也是山东经济的重头戏,形成了以青岛港为核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

    青岛旅游的“包围圈”

    青岛本身又是国内外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地,大桥的建成把沿海一线风景区连接成片,既有利于释放东部旅游及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也能将老城区连片的海滨度假区和黄岛区的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连为一体,将大大推进青岛市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一个青岛旅游的“包围圈”,更重要的是把青岛打造成一个山东的特色旅游产业,更多人认识青岛的同时也了解了山东。

    海湾大桥建成后将给省内济南青岛两大城市间的交通带来更为密切便捷的联系。目前,车辆沿济青高速南线至黄岛后须绕行胶州湾高速才能到达青岛。由于济青南线的北端起点与建设中的海湾大桥相连,大桥建成后车辆沿济青南线、海湾大桥就可一路“直通”青岛。大桥还将进一步促进青岛与半岛城市群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对发挥青岛在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促进胶东半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湾大桥的贯通,将给青岛、山东带来巨大的改变,当巨量的人流、物流突破目前的单纯依靠胶州湾高速以及慢吞吞的海上轮渡时,流通量由原来的涓涓细流变成江河之水时,必将迎来质变的历史时刻

    13年光阴磨出“一桥一隧” 13年最终确定方案

    “自从设立黄岛区开始,青黄跨海相接就已经成为很多青岛人的梦想。”青岛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马清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青岛和黄岛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两地人都梦想着,能有一条畅通无阻的捷径。黄岛和青岛城区被胶州湾分开的缺点也越发凸现出来。

    1993年4月,我市首次组织海上通道方案专家论证会,初步形成了“南隧北桥、先桥后隧”的结论。同年7月,我市向国家计委上报了《关于建设青岛海湾大桥的请示》。但由于投资巨大,同时西海岸经济尚未发展到相当的量级,因此海湾大桥始终没有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随着青黄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紧密,我市决定深入论证桥隧方案,1999年8月我市完成了青岛海湾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当年将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计委并通过批准立项。但对于建桥还是建隧,专家们还是提出不同意见。

    从2003年7月至2006年初,我市开展了大量的专家论证和前期调研评估工作。2006年1月13日,胶州湾海底隧道项目经国家发改委批准。2006年12月26日,海湾大桥正式动工,仅隔一天,胶州湾海底隧道也正式动工。至此,跨越十三年的“北桥南隧”跨海快速通道方案终结硕果。

    大桥隧道分工各有不同

    而当年一桥一隧的方案也引发了一些市民的质疑,在投资巨大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重复建设海底隧道和海湾大桥?市交通委副主任杨效林曾多次解答过这样的疑问。杨效林表示,海湾大桥和海底隧道肩负着各自不同的角色,一南一北相辅相成,将从根本上解决环胶州湾交通瓶颈问题。海湾大桥具有城市道路兼公路功能,按城市快速路兼高速公路等级设计,可以通行各种车辆。海湾大桥未来将承担连接环胶州湾工业走廊的货运任务,而海底隧道南接黄岛区的薛家岛,北连青岛老市区团岛,服务区域主要在市区,隧道建成后将不允许大货车通行。

    目前,制约青岛老市区及开发区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便是跨海交通问题、过海渡轮每天仅能解决千余辆客货车通行,而胶州湾高速公路早已超负荷运营,对企业工作效率影响较大,即便建成了海湾大桥,但遇有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时,也不能保证全天候的通行,而海底隧道与环胶州湾高速、海湾大桥等不同的是,隧道建成后还将计划开通城市公交车;而与乘坐渡轮、长途车等相比,不足十分钟的耗时和风雨无阻的通行更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相比的。 西海岸纳入一小时经济圈 青岛社科院研究员、城市研究所所长郭先登曾对媒体表示,青黄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后,青岛、黄岛、红岛三岛相连,将彻底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胶州湾将真正成为青岛的内湖,极大地带动物流产业的发展。而黄岛、胶南等作为我市工业大项目的聚集地,“一桥一隧”建成通车后将极大地拉动黄岛经济开发区和胶南临海经济带的发展。对青岛来说,海湾大桥还是我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大桥建成后,青岛至黄岛将缩短路程近30公里,按设计时速计算,可节省时间20分钟,大大缓解青岛胶州湾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青岛市东西跨海交通联系,扩大青岛市城市骨架,缩小青岛、红岛、黄岛的时空距离,加强主城区与两翼副城区的联系,塑造拥抱胶州湾的大青岛城市框架,为青岛城市的深度发展拓展出崭新的空间。

    作为青岛新一轮经济发展重心的西海岸也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北桥南隧”的交通格局,将使包括开发区、胶南等在内的西海岸区市全部包含在市区 “一小时经济圈”以内,这对于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推动整个环胶州湾区域加快发展等都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对将青岛建设成为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也将提供重要的交通支撑。

    当年,海湾大桥效果图一经媒体公布后,立即引发了市民的感慨和震惊,一座壮观而漂亮的海湾大桥横跨在胶州湾上……让市民对未来的黄岛和青岛产生了美好的憧憬。记者采访得知“一桥一隧”的方案曾经经历13年的论证。

-

相关阅读

上一篇:黄岛仓库大火 3公里外海面能见浓烟滚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