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胶州湾海底隧道诞生史
修建跨海通道,资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市政府为此组织进行了长期反复论证。早在1984年,就着手征集专家对胶州湾跨海通道建设的意见。进入新世纪特别是“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打造快速便捷全天候的跨海通道,对青岛未来长远发展显得越发重要和紧迫。2003年10月到2004年7月,在前期专家咨询和初步研究的基
础上,又组织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内顶尖专家进行多次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湾口位置修建隧道是最佳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
2004年10月,市政府召开听证会,听取市民对胶州湾隧道的意见建议,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肯定和热烈响应。随后,经过决策程序和国家核准,胶州湾隧道正式上马。隧道项目实行决策的论证过程,既有可行性论证,也有不可行性论证。市政府领导和决策部门始终注意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集思广益,有效制衡,科学决策。例如早期提出的在胶州湾湾口修建大桥的方案、隧道施工采用沉管法或盾构法的方案,都是在专家咨询中经过可行性论证和不可行性论证,予以反复调整修改,最终确定了目前的南隧北桥方案以及钻爆法的隧道施工方法。
坚持高端定位,设计力求体现世界水平和青岛特色。2006年10月,按照市政府“瞄准世界一流,设计精品工程”的要求和建设“科技隧道、环保隧道、人文隧道”的目标,海底隧道设计方案面向全球公开招标。组织设计单位及国内外专家广泛借鉴吸收国内外经验,在建筑材料、施工手法上进行大量的科研攻关和自主创新。
在景观设计方案中,充分体现了突出特色、自然过渡、和谐统一的理念,薛家岛洞口采用削竹式设计,以绿化为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管理中心建筑采用红屋顶风格,体现主城到开发区的自然过渡;风塔、收费站突出海洋元素,充分体现青岛的海滨城市特点。此外,设计方案注重节能减排,设计利用隧道洞碴加工碎石,利用电厂废料粉煤灰、高炉矿渣等配置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国内外最新的环保添加剂。同时,为确保设计文件的准确、安全、可靠,在国内首次引进设计咨询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全过程咨询,采用施工图强审方式进行政府审查。
坚持精细严密,扎实做好前期工作。2006年1月胶州湾隧道工程获批后,全市上下要求尽快开工、早日圆梦的呼声非常强烈。项目法人单位国信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围绕整体方案、前期设计和风险控制,本着“前期准备工作再怎么充分也不过分”的原则,排除干扰,聚精会神,全力把前期准备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足。
特别是在个别媒体分别误报隧道将于当年6月、12月正式开工的消息,并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后,仍然毫不动摇。整个准备工作,前后花费20个月的时间。如围绕前期设计,先后邀请近20位两院院士和设计大师,多次进行专业咨询和研讨。正是因为准备工作扎实充分,2007年8月,工程正式开工后仅用时不到三年,就实现主线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