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直击鲍鱼出水 请鲍鱼出笼,先用米酒灌晕 说起“北鲍南养”,青岛市民似乎都不陌生。那么北方的鲍鱼在南方的这半年中,到底是怎么养的?在霞浦西安村养殖海区,记者见证了鲍鱼从当地养殖场出水到踏上返青路的整个过程。 第一步:拔笼子 在西安村养殖海域里,鲍鱼都是养在吊笼里的。所谓的吊笼,是一座4层“小楼”,每一层放有50个鲍鱼苗。吊笼被绑在格子上,笼子下面吊着一块砖头,以 平时,吊笼都在海水里沉着,只有水清的时候才能看得见。吊笼会每隔三天拔上来一次,往里面塞扯好的海带,海带是鲍鱼的饵料,除了投喂海带的同时,工人还要将笼子打扫干净,因为笼子上会沾有泥浆,鲍鱼喜欢干净,“家”里卫生食欲会比较好。而要将鲍鱼从福建搬回青岛老家,就要将笼子拔出来。拔笼子是个力气活,都是当地有经验的男人干。笼子拔出来后会在海水里简单涮一下,然后由工人用担子挑到剥离线上。苏经理的这片养殖场共有1万多个笼子,拔完需要四五天时间。 第二步:剥离 笼子送到剥离线上后,要先用海水将笼子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笼子会分给几个女工,她们负责把笼子里的鲍鱼清理到塑料筐子里。 记者注意到,每个工人手中都拿着一个小白水壶,打开笼子后,她们会拿着水壶喷几下,然后用手将鲍鱼拨弄到一起。记者靠近后,闻到笼子里有酒精味,“这里面装的正是米酒。”苏经理笑着解释说,鲍鱼粘在笼子上,吸附力量很大,用手硬拔是拔不掉的,而且容易伤到鲍鱼,而喷上米酒后,鲍鱼闻到刺激的酒精味就会发晕,其吸附能力也就弱了。孙经理说,米酒都是当地购买,这块海域出海的鲍鱼,光喝米酒就要“喝”掉好几千元。 第三步:分拣 剥离出来的鲍鱼,被一筐筐地装在一起,进入分拣程序。此时,鲍鱼被倒在桌子上,三四名工人一起分拣。记者看到,按照鲍鱼个头的大小,鲍鱼被分成了一堆堆,而个头较小的鲍鱼,直接被淘汰掉了。“分拣很严格,大小之外,还要数数。”苏经理说,鲍鱼的规格划分很仔细,有专门的工人拿着尺子量,差几毫米就过不了关。工人告诉记者,那些个头较小的鲍鱼属于畸形鲍,再长两三年也长不大,所以就按次品处理掉。一般情况下,50个鲍鱼里面总会有一两个这样的残鲍。 第四步:装箱 分拣好的鲍鱼直接被装在塑料盒里,每一盒的数量是固定的。有工人专门负责封塑料盒,拿着塑料绳将塑料盒扎好后,放到活水池中暂养。活水是一套海水循环系统,这样可以避免鲍鱼一下子脱离原来的生长环境出现死亡。塑料盒装满一池,会用大网兜兜起,放到格子间里暂养,等待几天后装上车。 第五步:运输 4月30日,是鲍鱼起程回青的日子。7时许,保鲜车就到了码头,一共装了14万粒鲍鱼。保鲜车沿着山路从码头往县城行驶,需要1个多小时。沿途有固定的加水、加冰点,每个大桶需要加满净化过的海水,并开启随车安装的供养系统,保证鲍鱼不会缺氧。冰块塞在大桶之间的缝隙里,这样保证海水的温度在长达20多个小时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12℃左右,温度高了鲍鱼容易死亡。 ■挑选鲍鱼窍门 鲍鱼壳透绿未必是佳品 “市场上的鲍鱼看上去很新鲜,尤其是鲍鱼壳,看上去像玉一样透绿,这样的鲍鱼应该是质量最好的吧?”这是很多市民的“经验之谈”。对此,资深鲍鱼养殖户告诉记者,恰恰相反,壳体颜色越发绿的鲍鱼,其质量可能越不让人放心。 据有经验的养殖户介绍,通常来说,鲍鱼壳的颜色大多会呈现出绿褐色或红褐色,这种颜色与岩礁或海藻的颜色相近,是鲍鱼的一种保护色。而因养殖方式、投喂饵料等不同,鲍鱼壳的颜色也会有所变化,可以说这是鲍鱼的“胎记”。比如,靠吃海带、裙带菜长大的鲍鱼,会长出鲜绿色的外壳,或壳面呈现绿色和暗红色带交错,而这基本上可判定是南方吊笼养殖的鲍鱼(见上图);如果鲍鱼壳整壳呈褐红色,该鲍鱼为难得一见的野生鲍鱼;前边绿色后边褐绿色的鲍鱼,多是青岛本地海域养殖。 此外,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加工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联珠告诉记者,本地鲍鱼和南方鲍鱼在具体的营养指标上没有进行过检测,但两地鲍鱼的品质会有一定差异,通常的说法是北方产鲍鱼生长周期长,肯定营养价值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