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体系、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和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实现基础设施的率先突破,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一)水利设施建设。 统筹规划防潮体系、引供水体系建设和黄河入海流路治理,构筑生态安全保护屏障,提高水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加强防潮堤建设。防潮堤坝是关系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线,必须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新建和改造加固并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新建和改造工程均按50年一遇防风暴潮和防震标准设计建设,关键岸段堤坝按100年一遇标准设计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发挥防潮减灾、交通旅游、国防安全、生态建设、滩涂增殖、产业开发等综合功能。到2010年,新建防潮堤400公里左右,改造加固350公里左右。高度重视黄河摆尾问题,科学论证,超前规划,留足备用入海流路。 完善水利设施。坚持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举,突出增加供水能力、提高用水效率,努力拦蓄地表水,充分利用黄河水,适时引调长江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扩大海水和微咸水利用规模,实现各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加强河道拦蓄疏浚综合治理,实施一批重点河道治理工程,提高防洪除涝排碱供水能力。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新建一批平原水库,实施现有水库加固衬砌增容工程,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地下水库。加快构建以区内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动脉为骨架,以骨干河道为经纬,以水库和闸坝为节点,水系联网、多库串联、城乡一体、配套完善的水利工程网络。加强海水和微咸水利用技术研究,建设一批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工程,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工矿、企业、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直接使用海水。加快更新改造供水配水管网,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中水回用率。搞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加大治黄力度,完善分洪、退洪设施,提高防洪减灾和利用洪水能力。鼓励支持发展水产业,推进水价形成机制、产权制度、水资源管理体制等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水资源的引、蓄、调、用能力。到2010年,总供水能力达到35亿立方米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中水回用率达到60%以上。 专栏6 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新建防潮堤 东营境内154公里,其中东营河北71.5公里、利北39公里、港城7公里、东营区15公里、广饶21.6公里;滨州境内132公里,其中无棣县75公里、沾化县57公里;潍坊境内92公里,其中潍坊港至羊口70公里、潍坊港至虞河入海口12公里、潍河至胶莱河入海口10公里;莱州南阳河口至刁龙嘴21.8公里。 改造加固防潮堤 东营河口区雁滩19公里,滨州境内158公里,潍坊境内138公里,莱州境内30公里。 平原水库新建利津利北、河口区羊栏河、无棣碣石山、阳信菅家洼、寿光双王城、庆云南侯、乐陵杨安镇、高青樊林等水库;实施东营神堂、滨州打渔张等水库衬砌增容工程,加固潍坊峡山、莱州临潼河、坎上等病险水库。增加调蓄能力4亿立方米。 河道拦蓄 新建小岛河、挑河、神仙沟、潮河、预备河、弥河、潍河、白浪河、王河、北支新河等河道拦蓄工程,增加调蓄能力1.5亿立方米。 河道综合治理 黄河治理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实施马颊河、漳卫河、小清河、白浪河、潍河等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弥河、秦口河、潮河、挑河、王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大型调水工程 区内南水北调干线及配套、西水东调干线工程。 海水淡化 建设鲁北国家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等地实施一批海水淡化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和自来水工程 “十一五”末,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建设东营王庄、麻湾、宫家,滨州韩墩、小开河、打渔张、刘春家、马扎子等引黄灌区;实施峡山水库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一批田间节水灌溉工程。 云水资源开发利用 建设东营生态农业、蓄水型人工增雨防雹示范基地和滨州小型无人驾驶飞机增雨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