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举行的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现场 周光辉 摄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获悉,就在全国第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称“非遗”)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青岛共有六个“非遗”项目位列名录,晋升为“国宝”。
已经位列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崂山民间故事、秃尾巴老李的传说,青岛即墨柳腔和崂山道教
音乐此次成功“晋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相对较为陌生的即墨渔民开洋节也首次出现在国家级“非遗”名单中;胶东大鼓也首次脱颖,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的新增项目。尽管此次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的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是与省内城市的“分享项目”,如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就是与莒县、文登市的“共享遗产”,而渔民开洋节也与谢洋节合并成为即墨与荣成、日照两市的“共享遗产”,但六个新“非遗”项目加之2006年首批位列国家“非遗”的茂腔和胶州秧歌,青岛便一共拥有了8项“非遗”国宝。
据悉,前晚,也就是6月14日全国第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当天,由青岛市文化局主办的“情系灾区”我们共有的家园——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览、展演活动,在市人民会堂举行。而在此次展演活动中,崂山道教音乐作为刚刚入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亮相当晚的演出活动,并受到市民观众的极大关注。
另据报道,此次山东省共有43项和17个项目分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涉及项目保护单位93个,这些数字均居全国前列。目前,国家正在制定相关的“非遗”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