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来自临沂、父母双亡的李晓亮,不用为学费和住宿费发愁了。
李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学院2002级的一名学生。以往每到暑假前夕,家里就开始东凑西借,可总也凑不齐他的学费和住宿费。而今年,他早在6月就与学校签订了受资助协议,下学年的学杂费和生活费都已经有了着落。
山东建筑
工程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万多人,家庭困难学生比例约在20%左右,特困生接近10%。学校构建“分层次资助,因人施助,人人受教育”的帮困助学育人体系,截止今年6月,全校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与学校签订了2005—2006学年受资助协议。
是否真困难大家来评判
“人人都说自己最困难,到底谁困难不好判断”。对于贫困生的界定,是几乎每所学校都挠头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恰恰关乎资助工作的实际效果。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了经济状况调查。各院系每个班级都成立了民主评议小组,根据本人申请和日常生活表现并参照学生家庭供给和亲友资助情况、学杂费和学习生活支出情况,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困难等级并进行公示。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各院系在坚持学校总原则的基础上,各班级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不等,排序方式也不完全一样,比如建筑城规学院发现班级之间学生的贫富差距较大,便在班级评议的基础上,打破了年级和班级的界限,统筹考虑全院的资源,将申请经济资助的学生在全院进行总排名并给予相应的资助。同学们对这种操作程序及结果都非常认同。
分层次资助因人施助
父母双亡的李晓亮,每年家庭供给和亲友资助只有500元,属于特困生。班级民主评议小组为其确定了如下资助方案:减免学费80%(2880元),勤工助学岗每月150元,生活补贴每月100元,学年总资助金额为5380元。这个父母双亡的学生,不仅能交上部分学费,还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心理负担一下子减轻了。特困生杨洪峰,每年家庭供给1000元,由于品学兼优,荣获国家二等奖学金4000元,并获减免当年全部学费,困难迎刃而解。他们是学校帮困助学体系受益学生的代表。
资助工作前移,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资助体系的一大特点。
为早日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学校在每年6月便确定下学年对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措施。学校每年拿出学费总额的23%用于奖学金、勤工助学金和困难补助金,将学生学费总额的4%用于学费减免,同时积极联系企业设立了每年总额达40万元的优秀特困生奖学金,同时面向新生开通“绿色通道”,特困新生可以先入学再根据政策接受资助。学校注重各项政策之间的关联和并用,充分利用“奖、贷、勤、补、减免”等国家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采取多项资助措施,对一般困难学生采取单项、低额资助措施,达到了“分层资助、因人施助”的合理资助效果,学校所有困难学生都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问题,解除了后顾之忧。
把助困变成育人过程
博文楼106教室里,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在召开“大学账,你算过吗”的主题班会。辅导员带领大家计算上学期间的学习成本、如何降低学习成本和学习投资回报率。当同学们算出绝大部分同学每学时的学习成本约10元,毕业后至少10年才能从物质上“回报”父母时,来自江西的童金华同学说:“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为降低学习成本,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精心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学院着重设计了帮困过程,变事务性工作为教育资源。学校通过精心设计科研助理、教学助理、实验助理、管理助理等五大类20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使11%的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的管理经验和科技创新能力。学校通过与企业联合设立的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学习用品、建立学生资助自我管理中心以及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心理帮扶活动,将助困与教育励志相结合,使学生深受教益。
今年,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809名,减免学费224.5万元,发放生活补贴85.2万元、勤工助学费251.7万元、特困生奖学金39.5万元,总资助金额超过600万元。在受资助的学生当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因为学习和工作突出受到各种表彰和奖励。家庭经济困难不再是求学路上的拦路虎。(记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李静 龙希利 赵敏)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