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9月3日讯(记者王振国)大学开学,个别穿着讲究、出手大方的“贫困生”也和其他贫困生一样在紧张地准备材料,准备享受学校对贫困生的优惠政策。一些高校教师表示,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在保证困难补助等助学款送到贫困生手中的同时,也应该有效地保证救助落到实处。
2日,省城某高校一
名大三男生告诉记者:“有位同学每年都申请困难补助、贫困生助学金等扶贫资金,但他的生活并非非常贫困,穿着上浑身上下都是名牌服装,手机、高档MP3等一应俱全,在同学中影响很坏。”
而省城北部某高校的一王姓学生说“假贫困生”申请得到困难补助的现象在他们学校也发生过,一般一个大学辅导员负责七八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并非完全了解,一些学生就钻了空子。他们一般是在当地的民政部门或者乡镇办事处开个贫困证明,然后回到学校“用心”完成一篇感人的个人情况介绍,而且这种申请大多数能够如愿。这位同学介绍,他所了解的几位“贫困生”对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避讳,有些时候,他们把困难补助领到手后,就拿那些钱请宿舍的同学到外面饭店美餐一顿。
一位大学四年级学生说,他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冒充贫困生领取了至少三次资助贫困生的助学金,只要学校和社会上有类似的救助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而且这名学生非常聪明,开学返校要携带四五份相同内容的“贫困证明”。某高校的一位大学辅导员无奈地介绍,“假冒贫困生”冒领各种助学款的现象并非极个别现象,一些学生在申请各种补助前后表现判若两人,老师一般也只是从表面上判断学生的家庭情况,这种问题的根源是学校对申请补助的学生缺乏监管与调查。
据了解,目前“假贫困生”现象已经引起了众多高校的重视,部分学校正在积极研究对策,防止“假贫困生”现象继续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