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近日,本报连续报道了大花金鸡菊在岛城形成部分强势植物群落,影响到山体植物多样性后,记者多次与有关植物研究
专家联系,却一直无法求证大花金鸡菊是如何传入岛城的,但在岛城民间却流传着两个不同的版本。
版本1
“万国公墓”传入说
根据读者宫乃斌的说法,大花金鸡菊最早出现在青岛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那时的万国公墓多有奇花异草,大都是海外的洋人为纪念故去的亲人种植。当时毗邻万国公墓的京山脚下也是一片坟地,不过埋葬的都是中国人,少数墓主便从万国公墓中移几株大花金鸡菊栽在自家的墓地里。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大花金鸡菊在万国公墓附近已经形成气候。
版本2
“鬼子营”传入说
本报报道大花金鸡菊在岛城形成强势植物群落后,家住小村庄的王女士将报纸给80多岁的老父亲念了一遍。王女士从他父亲口中听到了从她曾祖父那里流传下来的一个说法。
1918年前后,作为“东亚英日同盟”的一次行动,一队英国士兵帮助日本兵进攻当时驻扎在青岛的德国军队,结果有几名英国士兵因此丧生。英军就在小村庄修了一处公墓,安葬战死的士兵,并请了小村庄的村长代为照看,中国人称其为“鬼子营”。后来紧挨着“鬼子营”的地方(现23中附近)又建起一个中国人的墓地,上坟的人看见“鬼子营”里的一种菊花特别漂亮,听守墓人说是英国人从老家带回来的。于是一些中国人就采了种子撒到自家的墓地里,由于大花金鸡菊繁殖力很强,很快就繁殖开来。
虽然两个说法不尽相同,但无疑都肯定了大花金鸡菊是由当时的外国人带入青岛,不是青岛的本土植物,对于研究外来物种对青岛动植物生态的影响很有意义。(记者
曹为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