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青岛,春光明媚,气象万千。21日至27日举办的青岛市第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为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青岛的广大市民送上了一份哲学社会科学的盛宴。 这次活动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和青岛市社科联联合组织,主题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在去年
成功举办首届社会科学普及周的基础上,今年的社科普及周有了更新、更深的发展,共筹划了主题报告会、理论研讨会、专家笔谈、电视对话节目、网上交流、构建和谐社会专题宣讲、群众性科普活动等七大活动板块,还有近百项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可谓层次高、规模大、形式多、影响深,美丽的青岛掀起了一股社会科学普及、宣传的热潮。 拉近学术研究与市民距离
5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景天魁作的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的首场主题报告,拉开了青岛市第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的序幕。围绕着“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这位曾给中央政治局做过讲座的专家给岛城700多名来自全市各系统的代表上了一堂很好的和谐社会教育课。
自21日开始,科普周各项活动全面展开,近百名社科专家深入到社区为广大市民答疑解惑,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数万名市民直接参与,进一步拉近了社会科学与现实的距离,拉近了学术研究与市民的距离,提升了市民文化素质,促进了城市文明。
青岛市社科联依托所属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下基层、进企业、到社区、去学校,就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企业管理、传统文化、历史、法制、伦理、家庭教育、民俗、饮食文化、医学保健等社会科学和人文素养的方方面面精心安排了94场免费讲座。
今年的社科普及周里还专门安排了专家学者做客青岛新闻网的活动。通过网络媒体,专家与市民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这个活动得到了网友们的积极响应,网上对话气氛热烈。在电视对话栏目中,专家学者围绕着“携手共建和谐社会”的这一话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社会科学知识,面对面地为群众解疑释惑。社科普及周期间,来自全市各系统的代表还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话题,紧密联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了很好的研讨和交流,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市民热捧社会科学的普及
社科普及周期间,在各图书馆、广场、会议中心、科研机构,市民们能够十分方便地参与各种类型的免费科普讲座、论坛与研讨、展览、社会科学咨询等活动。很多听众慕名而来,有的老人从家中赶到会场专门请社科专家为其签名留念,有的科普讲座开始前半个多小时会场里就座无虚席,还有的听众带着摄像机录下整个讲座。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科普周期间,参加报告会、讲座、研讨会、科普咨询和展览活动的直接受众有20余万人次,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接受社科知识宣传教育的间接受众有80余万人次。这次社会科学普及周学科知识全、普及范围广、听众热情高、社会反响大。
社科普及周以公益形式出现,面向大众,主题鲜明,活动声势大又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各个学科的专家以通俗的语言与大众面对面对话,打破了人们对社会科学深奥高远的误解,给市民以可亲可近,实用有效的真实感受,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和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好机会和途径。这次社会科学普及实践证明,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符合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群众的迫切需要。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培育人们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而把课堂和科研延伸到社会,让高雅文化和深奥哲理普及到大众,举办这样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正当其时!
专家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大普及,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精神的大传播。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只有走入社会,普及到大众中去,才能为人们所掌握,从而成为他们社会实践的巨大力量。
普及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任重而道远,第二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已经圆满结束了,但社科普及工作将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社会有关部门应该更多地在民众和专家学者中间架设桥梁,多为社科普及创造机会,让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大众化、平民化,真正走入百姓生活。本报记者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