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状血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区别

时间:2012-01-03来源:青岛健康医疗频道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草莓状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介绍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主要区别有颜色、发病率、所处的位置以及是否会自动消失等等的不同。详细的如下:   

      草莓状血管瘤:本型血管瘤发病率较高,占新生儿中的1/100,通常在出生后即可发现,或在出生后数周内只有小的红斑点,以后逐渐增大,高出皮肤,鲜红色或者深红色,呈许多小叶,状似草莓。此型多见于面部,头部皮肤,颈部,躯干和外阴亦可见到。它的大小不一,小者仅数毫米,多数2~4厘米,亦有占整个眼睑者,按压时色泽和大小无明显改变。偶尔血管瘤表面可发生溃疡,以致出血。  
 
  草莓状血管瘤的诊断:   
 
    (1)多在出生后1个月~2个月出现,初发如针头至黄豆大,逐渐增大,进入增殖期,到1岁左右缓慢进入退化期,多数患儿5岁左右退化。   
 
    (2)暗红或鲜红色隆起,质软,压之退色,无自觉症状。  
 
 (3)好发于面部,亦可见于颈、胸、背等部位。  
 
 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多生长在皮下组织内,有时侵入肌肉,多见于躯干,四肢和腮腺等部位。一般大如鸡蛋,鹅蛋,甚至占半个前臂或臀部等,有时有增长倾向,可达到很大的体积,瘤上皮肤色泽可以正常或呈暗蓝色。触诊为柔软的肿块,有如海绵或面团的感觉。肿瘤可使患部有沉重和酸痛感,尤其是在患部活动之后。  
 
 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1)出生时即出现,病情随年龄而增长。   
 
   (2)隆起或稍隆起皮肤表面,呈蓝色或紫红色;压之可缩小,去压后恢复原状。   
 
   (3)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颜面、颈及头部。   
 
   (4)组织病理可见大片相互吻合,大小不一的微小静脉构成的薄壁血腔,有时可见血栓形成、机化和钙化现象。血管内皮细胞无异常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