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已成为困扰国内医疗界一个难题,医院更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户。昨日,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今年我市将开展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积极参与省级临床药师制示范病区创建活动。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生开抗生素分级别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过度使用抗生素;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高达30万人;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耐药菌感染的病死率为11.7%,普通感染的病死率只有5.4%。目前,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了三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级管理,同时还明确了抗菌药在临床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监督管理主体对象和法律责任。 “有了这些级别之后,就不是所有的医生都能随便开抗生素了。 ”市卫生局工作人员说,要求不同职称的医生须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医院内具有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资质的医生才能开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副高及以上职称和科主任能开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据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问题严重的可能撤职
岛城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如图表)。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责任。
为了进一步整治医生滥用抗生素现象,岛城的医院还推广临床药师制度,让临床药师这个“新角色”参与到住院科室查房和诊疗中,不仅能协助医生制订个性化给药方案,还能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遏制医生“小病大治”、“开贵药”的现象,从而降低患者药品费用。目前,青岛的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设立在市立医院。
临床药师查房“监控”医生
“以前咱们医院的药师只在药房负责抓药、售药。而以后则要走进病房参与查房。 ”市立医院药学部工作人员说,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要求临床药师们走进病房参与临床治疗工作,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而市立医院的12个临床药师被安排到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等使用量比较大的科室病房。在推行临床药师制度的热点专业和科室,如同医生每天查房并书写病历一样,临床药师也参与到日常性医疗查房和会诊中,审核医嘱或处方并书写“药历”。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收集和上报、处方调查和点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和监督、临床药讯编写等多项工作。通过试点临床药师,如今市立医院多种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得到规范使用,选用一二代头孢的比例增加,三四代头孢及加酶抑制剂品种的使用率减少。(记者 田璐)
“重灾户”难见吊瓶影
市立医院有个敢于对滥用抗生素 “下猛药”的科室。市卫生局曾经对全市部分医院科室进行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以往的抗生素滥用“重灾户”——市立医院普外科得到了抗生素合理使用满分。在3年的时间里,该科的药品比例下降了20%以上,成了“抗生素使用满分科室”。以往,在外科病房里走一圈几乎满眼是吊瓶,都在打消炎的抗生素吊瓶。而如今,记者在病房里走了一圈,发现不打吊瓶的病号居然占了大多数。普外科护士告诉记者,很多手术患者每天只需要护理、观察,并不打消炎针。
“人家都说普外科是天经地义的抗生素用药大户,我就不信这个邪。 ”市立医院普外科专家姜海毅说,因为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而用抗生素来预防手术后感染似乎成了医疗界的“规矩”,所以几乎所有医院的普外科都是抗生素使用的大户,是抗生素的“重灾区”。“手术后用抗生素也成了很多普外科医生的习惯,好像不用抗生素就一定会发生感染。不仅医生习惯这么做,很多患者都觉得术后必须用抗生素。其实,这个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姜海毅说,其实只要保证最基本的无菌技术和合格的手术以及良好的术后护理,根本就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通俗地说,即使用了抗生素,如果没有合格的无菌技术保证,手术部位该感染还得感染。
上一篇:楼市新盘扎堆上供需双方都很急
下一篇:新政致二手房看房人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