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浸出油含神经毒素,对健康危害极大!”
谣言重现:
某品牌食用油是化学浸出法制取!这种工艺的优点是出油率高,企业能降低成本,缺点是产生两种物质:铅汞残留和反式脂肪酸!这两种物质是强烈致癌物质。浸出溶剂正己烷是神经毒素,接触极其微量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吃油最好吃土法榨的,绿色安全。
解“毒”:
食用油的制取工艺主要有两种:压榨和浸出。压榨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压榨后的油饼的残油率大约在7至9%。而浸出法则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破碎压成胚片或者膨化后,用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将油脂萃取溶解出来,这样可以将油料残渣中的残油降低至1%率以内。和压榨法相比,浸出法的出油率大大提高,生产条件好,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可以为人们提供低价的食用油。至于浸出油的安全性,实际情况是,正己烷分为工业级和食品级,浸出油厂用的正己烷都必须是食品级的。食品级的正己烷经过重金属脱除处理,铅、砷等有害金属残留都低于10ppb(亿分之一),这么低的残留不会对生产的油有危害。另外,油在高温下确实会生成部分反式脂肪酸,不过温度要超过220℃这种反应才会发生,而脱除溶剂的最高温度只有110℃,远达不到反式脂肪酸生成的温度。此外,我国国标对在食用油中正己烷之类的溶剂残留的标准是不得检出,实际上,精炼一级油是无法通过检测手段来检验最初的制取工艺的。无论是压榨工艺还是浸出工艺生产出来的油,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就都是安全的食用油。
快速辟谣
谣言:“生吃健康,多多生吃”
的确,加热可能造成蔬果中维生素的流失,但生吃真的更健康,值得“多多生吃”吗?实际上,生吃需要注意比如农残、寄生虫等的问题更多。如有称“肉类烹饪后容易导致蛋白质变性影响吸收”的言论,只有在过度烹饪时才会发生,作为“现代人”还是符合自己“年代”的烹饪方式,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谣言:“吃粗粮,不育!”
这条谣言也许不用思量就可以破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谓“全民粗粮年代”,但那时候我国的生育率却比现在高得多,多数家庭都生好几个孩子。其实这个说法来源于一个实验,实验表明吃大量全谷类食品之后,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略有下降,排卵数量略有减少,但该研究中受访者的人数还很少,而且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生育能力。
谣言:“先涮菜后涮肉,健康火锅这样吃”
吃火锅先涮什么、后涮什么对于肉和菜的吸收上的差别小到可以忽略。谣言中称这样做更健康是因为“先吃‘放油’的食物,等到差不多饱了,才吃蔬菜等‘吸油’的食物,结果把大量油分都吃进了肚子里。”实际上,每个吃过火锅的人都知道,在麻辣锅里更“吸油”的是菜还是肉?如果说先涮菜再涮肉是在建议大家在吃的比例多吃蔬菜,而减少肉类的摄入,这可能比较靠谱。
谣言:“牛奶催眠”
晚上一杯热牛奶让你睡得更好,这在于牛奶中含有“助睡眠成分”?实际上,要说那神奇的“助睡眠成分”不仅牛奶中有,肉类中也有。餐后的睡意,越丰盛来得越凶猛,那么晚上来一碗馄饨也许更易入睡,但也更加无法直视体重秤。如果说牛奶催眠,那早餐是否不应该饮用牛奶呢?(记者 接贵云 邵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