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里老楼院改造前后对照。记者 刘雪莲
台东几乎伴随着青岛建置,走过了百年历程。台东人气旺,1994年合区前,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3万人,台东商业味浓,大大小小的店铺林立,让青岛人有空就想去逛逛……不过,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台东的热闹背后,一些问题也急需解决,占全市一半的棚户区,使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也让整个台东显得老旧,台东商业区热闹有余,而档次不足。
12月 2日,记者以台东三路商业步行街为出发点,东南至云溪小区 ,北至新华里,一圈走下来,寻找见证台东变化的人。市北和台东合并近20年,台东的热闹没变,但台东的旧貌已经一丝丝地抹去,一个繁华而又适宜居住的新台东,呈现出来。
红火老店,有些小寂寞
2日上午,冬日的青岛还颇有些寒冷,但台东三路商业步行街却可以用人流如织来形容,从威海路一拐到步行街上,便是人头攒动的景象,吃的、穿的、用的,各种热闹。
走到步行街中段,进了千川百货的门,满目都是各种布料,摆在齐腰高的台子上,台子后面是热情的服务员。“你做件毛圈的衣服穿,绝对好看。”走到一处兼做衣服的台子前,服务员老远就朝记者打招呼,台子上摆着呢子、羊绒等各种面料,台子后面的模特身上,则穿着做好的衣服,衣服款式整体看上去中规中矩,但也有一两件很有设计感。“你看好了的衣服,拿手机拍下来,我们这儿都能给做。”服务员说,大商场卖上千的衣服,在这儿做,几百块钱就行。
一位顾客来取做好的衣服,服务员像见到老熟人一般热情招呼,“我们这儿都是回头客多。”服务员告诉记者,千川百货原来是老二百,退回20多年去,那在青岛可是响当当的,当时,青岛叫得上名的百货店就那么几家,青岛老百姓要上二百购个物,那都是挺高档的事儿,在台东这边,二百也是家大店,那时台东三路这边热闹,但都是小店。
“20多年前,利群也就是台东三路入口处的一排小商店,但是1994年利群商厦起来了,后来,整个台东三路步行街也越来越繁华,我们这个店就越来越不起眼了。”服务员说,有挺长一段时间,来千川百货的人都挺少的,来的很多也都是中老年人,有时大家聊起天来,也会觉得有点儿伤感,但是也没办法,台东现在是个大商圈,而且现在东部商业也那么发达,只能接受现实。
台东老楼院,换了新模样
从台东三路商业步行街,往北走,到长春路与和兴路交界处,再往和兴路上一走,左侧就是新华里小区。小区的楼房一眼看过去很新,刷得很漂亮,但是仔细看看,小门、小窗,却是典型的老房子。
“我可算是新华里土生土长的人。”64岁的孙景昌说,解放后,居民区都是小平房,1982年改造成楼房,楼房刚改造完的时候很好,但是住在这里的很多老人把住平房的习惯也延伸到住楼房,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小区已成脏乱差的代名词。
2003年开始,新华里大院开始改造,去年,又一轮的打造完成后,新华里彻底变了模样。“去年,市北区出了300多万元,所有地面都给铺上柏油了,广场也重新规划、铺上大理石了。”孙景昌记忆最深的是改造的刷房子,因为房子太老了,都要粉刷两次,先打一层底子,再用室外涂料刷。“原来有的墙都裂纹了,下雨天会往里渗水,现在刷完墙,房子里面也不潮湿了。”
“我们小区里停车都有专人管,原来不敢让孩子在小区里玩,除了路不平,也担心外来车辆不安全。”孙景昌指指小区洮南路的大门,大门外是洮南路小吃一条街,“原来这个门都是开着的,到中午吃饭的人多了,很多人开着车就进了小区,很不安全。”孙景昌说,现在小区里成立了协管会,小区里的人自己管理小区,管理员用的也是本小区的,门有人看了,每家的车停在什么位置也都有安排,现在小区秩序很好。(记者 刘雪莲)
上一篇:解读篇:缓解南北发展差距
下一篇:探访篇:李村赶集变逛商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