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调整前李村最具实力也是最早的商场崂山百货大楼,如今已焕然一新。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李村正如其名字一样,在市民眼中不过是一个村庄、集市,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1994年李沧区的成立给李村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李沧区成为市内面积最大的区,李村成为李沧区政府的驻地 ,原本土里土气的李村也顺势成为青岛现代商圈的典范,从仅有两三家商场变成数十家商业巨头云集的现代商圈,2011年商圈商业交易额达到250亿元,上演了岛城商贸奇迹。而市民嘴里喊的再不是“赶集去”,而是时髦地去逛商圈……
穿过马路能看到玉米地
“李村以前就是个村,李村大集可比李村有名多了。”今年62岁的宋建国是李沧区的老居民,他告诉记者,李村在历史上的定位一直是乡区,直到1961年成立崂山县后,才渐渐有了县城的样子,尤其是在1987年崂山宾馆、工人文化宫、崂山体育场等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城区主要街道铺设了沥青路面之后。“当时对于李村的印象就是建筑都是灰暗的,不管是机关大楼还是民宅,无一不是庄严而又呆板的。”宋建国说。
“1994年对于李村来说,绝对是个分水岭。”宋建国说,1994年的李村城区比如今要小很多,只是在李村公园附近有几栋比较高的建筑物,其他都是小矮屋,再往东都是农田,大体上穿过几条马路就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玉米地 ,所以在马路上能看到马车也就不奇怪了。据介绍,当时李村商业设施少,理发、照相、洗澡都是难事,原李村广场(现维客广场)上的崂山浴池是市民解决冬天洗澡问题的去处,而崂山体育场更是市民常去锻炼和开运动会的地方,后来被拆除建成了利客来购物中心。
十大商场李村占了一半
谈起以前在李村购物的情况,今年46岁的李凤感慨颇多。她说,提起李村商圈的发展就不得不提李村大集。据介绍,李村商圈最先有李村大集,之后有了第一百货和第二百货两家大型商店,第二百货即后来的崂山百货,而第一百货后来改制为华隆集团之后倒闭。
“当时购物也没有别的选择,要么去赶集,要么去这两家商场。”李凤说,十几年前的李村商圈让人感觉相比中山路商圈档次低许多,就是一个“集村”,年轻爱时尚的姑娘,常常乘公交车辗转到中山路去逛街淘衣服。
随着1994年李沧区政府的成立,区政府的办公地点被选在了李村崂山人民会堂,这给李村商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94年8月 ,李沧区提出了“三产领先,商贸兴区”的发展战略,决定将李沧区建设成为青岛市第二个商业中心,这也确立了全区经济建设的方向。
“之后明显感受到李村的商业氛围逐渐浓厚,李村也长大了。”李凤回忆说。李沧区成立后,政府在商贸基础设施上大力投资,大商场一家接一家开门纳客,1995年崂山百货进行大规模扩建,建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场,同年12月北方国贸大厦建成开业,1999年经过改制的崂山商贸大厦公司(后改名为利客来购物中心)在李村商业黄金地段向阳路建成2.5万平米的大型购物中心……在上世纪末,青岛十大商场中仅李村就占了五席。
家门口能买到国际名牌
2000年之后,李凤更是明显感觉到李村商圈扩容的速度加快了,随着商场增多,人口增加,生活配套设施也遍地开花。当年连找个有情调的饭店都是难事,现在牛排店、咖啡馆比比皆是,三星级、四星级酒店也不断增多。随着商圈扩容,商场的档次也在不断升级,国际品牌直营店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国际品牌的产品。
“以前李村没有特别高的楼,现在新建的大楼动辄二三十层,发展速度真是不可想象。”宋建国看着如今高楼林立的李村感慨不已,他说李村商圈的繁荣与当时区政府选择在李村办公有很大关系,这显示了政府对这一地域的重视,吸引了众多商家入驻,而李村商圈成熟后,2004年李沧区政府迁至更为宽敞的办公场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记者 杨洪星 张伟)
上一篇:探访篇:台东老商业区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