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不分内外
与其他企业一样,青岛阿尔卡特朗讯今年以来产品出口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值得关注的是,这家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将目光投向内需市场,并很快打开局面,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直线上升。青岛阿尔卡特朗讯的转型为何迅捷而成功?
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将其归因于创新能力。“在我们企业,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人数占到总数的80%以上,阿尔卡特朗讯中国区70%以上的专利,都是来自青岛。正是靠着研发创新,我们才以最快的速度趟开内需市场。”
据记者观察,同样置身严峻的经济环境,那些拥有更强创新能力的企业,总是成为“剩者为王”法则中令人敬畏的“剩者”。
在国家工信部、财政部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复核评价一次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中,我市共有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啤公司、青特集团4家企业在列,这4家企业不但具备比同类企业强大得多的技术水平、创新业绩显著,而且在应对不利形势、维持市场竞争力方面始终有着抢眼的表现。
这些年来,海尔通过持续创新的技术引领了家电高端市场的消费,稳健支撑了其在家电行业的增长;海信技术创新工作始终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由此支撑起在全球设立的15个海外分支机构,以及南非、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地的生产基地;青啤公司的竞争力来自每年占到业务收入3%以上的科技活动经费,来自上万平米的现代化研发中心、先进的研发设备和生物发酵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青特集团在近3年时间里,累计投入的技术开发和改造资金超过2亿元,大批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一波又一波的全球经济寒流冲击下,我市这些创新领域的领军企业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在产品与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在国际与国内的市场开拓中,身姿显然更为从容。
需要更多创新平台
彼得·德鲁克说:“当前企业都会假设,现有的生产线、服务、销路、技术会历久不衰,但创新策略的主要假设,则是现有的任何事物都正在老化。”企业惟有创新,才会不断获得新生。
由于在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开展产学研结合、培养技术创新团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企业的技术中心无疑是创新驱动的发动机。根据记者掌握的数字,截至去年底,我市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2家,其中国家级21家、省级54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实现较快发展。然而,在全市6000家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52”仍是一个单薄的数字,“青岛制造”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必须培育更多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下一步,我市将指导企业制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分级实施计划,培养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后备梯队。同时,鼓励和指导企业建设开放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层次,在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