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大田菜连续两年价格寒冬 散户菜农纠结中度日

来源:-- 2012-11-22 09:25:52 字号:TT

    秋冬大田菜连续两年遭遇价格“寒冬”,种植三五亩的散户菜农在纠结中度日——

    小雪节气来临,本地大白菜开始大量上市。“从目前形势看,大白菜价格不容乐观。”记者日前在胶南农村采访时,一菜农忧心忡忡地表示。面对田里一片片长势喜人的大白菜,记者在农民的脸上没有看到惯常的笑容。

    两亩白菜不好卖 种啥赚钱心没底

    胶南市大场镇是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如今人均只有一两亩地,但春季播种玉米、花生、土豆,秋季收获后再种上冬小麦、白菜、萝卜,仍是当地农民延续多年的习惯。不过,这两年他们开始动摇了,尤其是今年。

    11月13日上午,保子埠社区农民李泽海正在位于该社区的盛客隆公司蔬菜基地搬运白菜。这家公司在保子埠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蔬菜,用于供应该公司旗下的20余家超市销售。李泽海家的田地有一部分流转了出来,但还留有2亩多自己种着。“今年秋天我种了2亩白菜,剩下几分地种了萝卜。”他说。

    为啥萝卜种得这么少?“唉,去年种得多一点儿,价格也不好,窖在地里一直没卖完,开春腾地种花生,剩的萝卜都倒沟里了。”李泽海皱了皱眉,“今年种得少,上周都收完了,价格又不好,收购商挑单个1斤左右、长得直的,才给1毛钱一斤,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我没卖,都窖在地里了,过一阵看看行情再说,如果过了年再卖不出去还得扔掉。”

    李泽海对还长在地里的2亩白菜也不乐观。“今年白菜长得好,大丰收,但价格还是不好,现在有收的,八九分钱一斤,算起来每亩毛收入还不到1000块,白忙活几个月。去年收白菜的时候价格就不好,五六分钱,我没卖,窖在地里,开春卖4毛钱,但损耗也不少。今年看来还得这样。明年,也许得多种粮食少种菜。”

    记者感言

    当下农村,一家一户、三亩两亩的种植模式仍较为普遍。种什么,种多少,一般遵循传统的种植习惯,至于卖给谁、价格几何?则完全“听天由命”,农民通常坐等收购商上门,价格随行就市。如果种的是易储存的蔬菜,如大白菜、萝卜,赶上价格不好,则以便捷的方式窖藏在地里,待价格涨起来再卖;如果是不易储藏的如叶类菜,则只能挥泪甩卖,甚至任其烂在地里,因为卖菜所得可能抵不上收菜的人工费。

    有业内人士直言:在强大的市场面前,散户的力量十分薄弱。作为普通商品的蔬菜,其产销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必须考虑供求关系和产业链条。如果农民只管种菜,坐门等客,不管市场,那获利的风险一定是巨大的,除非政府出手干预。

    记者也曾与农民商讨过自行售菜的可能性,比如网上销售、去城里市场、直接卖给企业等,但均被一一否定,原因大致包括:种植规模小,网上销售或找企业客户都不可行;镇上人家大部分都有地,很少买菜,农民自己卖菜最近也要去县城,运输、人工、市场费用等成本加起来已很高,三亩两亩的收成,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而且,如今城市管理严格,对进城车辆、卖菜地点都有规范,很多农民对此望而却步。

    村长直言 品牌萝卜也遇冷 农民收入靠打工

    与保子埠相隔不远的凤墩村今年种了700多亩白菜、100多亩水果萝卜。村主任丁相伟说:“我们村的水果萝卜品质好,前些年一直卖得不错,每斤都在五六毛钱。去年秋天开始,价格降到每斤两毛五到三毛。今年更低了,才一毛五到两毛。水果萝卜产量本来就低,每亩只有五六千斤,这样的价格农民很难接受。现在地里的萝卜收获完了,但大部分没有卖,下窖了。大伙儿都想等等看。”

    丁相伟告诉记者,他家去年种了2亩水果萝卜,因为卖得不好,春节后把剩下的一半倒掉了。今年秋汲取教训,只种了半亩,孰料价格还是不好,只能窖藏在地。

    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种田经济账。该村人均9分地,每户两三亩,按照农民习惯,通常种一半粮食、一半蔬菜;种粮食一般是春天种花生,秋收播小麦;种蔬菜是春天种土豆,秋天种白菜。收获的花生卖一部分,自家留一部分榨油食用,小麦也是,留一部分口粮其它卖掉。以目前的粮食收购价,种粮每亩每年可有一两千元的纯收入,如果自家留的多,收入就很少了。农民大都希望种菜赚点零花钱,但这两年秋冬大田菜价格不好,以白菜为例:以目前的收购价(毛菜每斤七八分钱)和今年的产量(亩产一万多斤)计算,每亩毛收入约1000元,扣除肥料(每亩约400—500元)、种子、农药及人工,基本没赚头。“幸亏春天那季土豆还可以,每亩能有两三千元收入。”

    记者感言

    种植规模小,且品种单一,即便是价格好的年份,种田带给农民的收入也十分有限,更何况近年连续遭遇蔬菜价格“寒冬”。因此,当下农村已形成一种普遍现象:年轻人甚至中年人基本都外出或在周边企业打工,只有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留守侍弄家里的几亩田地。

    在采访的保子埠,村里人说,在周边企业打工,男劳力每月2000多元,女劳力每月1500—1600元,基本可以保障生活,加上近些年农村都有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生活还过得去。家里的几亩田,种点粮食和蔬菜,除了自己家里吃,卖点钱可以改善一下生活,但主要收入还得靠打工。 多方声音 市场变化菜价难稳 种菜更需市场眼光

    记者日前在青岛市区几家农贸市场采访发现,白菜价格基本在每斤5毛左右。在地头8分钱收的白菜到城区零售5毛,中间商利润是否太高?

    因为交通方便,大场镇后河岔村一直是自发形成的大白菜集散地,主要道路两侧分布着40余家蔬菜收购点。每年秋冬季,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客商就会在此收购白菜、萝卜等大田菜。

    11月13日记者采访时,众多收购点大都关门闭户,只有一家在收白菜。采购商是来自日照一家商场的李先生。他告诉记者,在这里收白菜十多天了,价格一直是每斤八九分钱,当天收的是8分,这是当下全国的行情。“8分钱是包地的价格,也就是农民把整片地的白菜都卖给我们。我们需要雇人把菜从地里锄出来,包装、装车、运回去,这些人工费、运输费等加起来,比白菜的价格还高。我们算了一下,这些菜运到商场成本就已经是每斤两毛钱。不过,这个价格相对于其它菜还是便宜的,商场采购这些白菜不是卖,而是作为消费者购物的赠品。”

    白菜成为商场吸引人气的赠品,足以说明它的利润微薄。一做白菜生意的采购商还告诉记者,8分钱收上来的是毛菜,运到城里农贸市场、超市,消费者要的是净菜,还要掰掉不少菜帮儿,加上人工、运输、摊位费等,卖四五毛钱很正常。“没什么赚头,白菜生意不好做。”

    收购市场的冷清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后河岔村一村民对记者说:“往常这时候市场就热闹起来了,但今年很少看到有客商来。”(王丽艳)

    记者感言

    其它物价都在上涨,菜价特别是大田菜价格何以跌了又跌?喊了好几年的菜价“过山车”有没有办法趋向平稳、合理?散户们该如何种菜?这是采访中,不少人在询问的问题。

    在分析影响大田菜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时,记者听到了以下一些说法:一是全国蔬菜种植面积总量增长,造成整体供大于求;二是日韩等国家白菜进口减少,导致国内白菜出口量下降;三是居民生活习惯改变,很多城市家庭不再储存大批白菜,而是随吃随买;四是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部分企业食堂采购白菜数量下降。

    针对这些原因,得出解决白菜等大田菜价格持续下跌的对策建议:一是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加强调控,通过科学调整种植面积达到供需平衡;二是适度促进规模经营,并向产业上下游延伸,探索产、供、销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克服小规模种植产量小、信息不灵、无销售渠道、无定价权等软肋;三是散户种植风险大,应根据市场需求丰富种植品种,并以适当方式与市场对接,做好蔬菜的储藏、销售等,应对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

    看来,种什么?卖给谁?这些问题现在农民得考虑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按照习惯闷头种菜了。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