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当下倒逼机制下的生存需要,还是在未来城市竞争中的战略考量,青岛制造都必须加紧将“创新驱动”深刻地融入血液之中,把创新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地予以打造
在欧盟与美国的“双反”调查面前,一度如日中天的光伏产业全线溃败,表层上看是90%以上产品依靠出口,导致这一新兴产业严重受制于人。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缺乏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甚至原材料都来自国外,国内生产的大多是没有多少核心技术的低层次产品,很快处于过剩局面,自然是“一‘反’一个准”。光伏产业的命运,成为“青岛制造”的一面镜子。他们懂得,创新驱动下才可获得努力生存的可能,不创新即意味着死亡。
淡定来自“底气”
11月1日,欧盟轮胎标签法开始实施,根据该法,在欧盟国家出售的轮胎必须分类贴上标签,将轮胎分为 A-G七个等级,A代表性能最高,G代表性能最差。中国轮胎大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基本处于E、F级水平,新标签法对中国轮胎出口影响颇巨。
然而,我市的双星集团却表现淡定——出口欧盟的100多个规格半钢轿车子午线轮胎,目前已全部通过 C级以上标准。“我们生产的半钢轿车子午线轮胎 60%出口到欧盟,针对其轮胎标签法,利用多年积淀的创新能力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环保性能,新推出的高端产品完全达标。”该集团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这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重返制造业,包括 “青岛制造”在内的“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壁垒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将是‘青岛制造’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惟一途径。”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无论是当下倒逼机制下的生存需要,还是在未来城市竞争中的战略考量,“青岛制造”都必须加紧将“创新驱动”深刻地融入血液之中,把创新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地予以打造。那些仍然将创新仅仅作为响亮口号或者漂亮点缀的企业,注定会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迅速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