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有上下班时间
一开始被别人问起职业时还会含糊其辞,到现在我会用略带自豪的口气告诉对方:我是全职太太!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个“享福”的职业,殊不知这“全职”两字涵盖了太多的范畴,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胜任的。
记账。刚开始全职时,一个月花了多少钱全然不知,更别提花哪儿去了。后来一个相熟的朋友给了我一个电子记账本,其实就是一个Excel表格,它有各种花销的类别,比
整理。基于每到一个城市至少要搬家2次的频率,我从武汉搬家来上海那次的水准,基本赶上国际搬家公司圣达菲了,有详细的Excel表格,对每个箱子的编码,内容都交代得很清楚,而每个箱子都有特定的编码,搬家的工人看到编码文字就知道该搬去那个房间,一次搬家70多个箱子我一个人花了一礼拜整好,最后把房子一尘不染地交给房东,人家那个惊讶加感动。
做饭。让我愿意整天呆在厨房里的是搬家去北京时房东家的一个大烤箱,用燃气的,看着就过瘾,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那年第一次在北方过冬天,而我家整天的弥漫着各种温暖,各种香,被迷醉不只我一个,还有我们家的一大一小。他们开始拒绝出去吃东西了,我被推上了贼船,往后的日子就是我给他们做美食,他们喂我吃各种表扬,搬家去武汉的那几年我在一个“家长100论坛”玩,看着别人晒美食,忍不住也开始了每天晒晚餐的日子,于是一不当心晒了整整一年,那个长帖累积了十几万的浏览量,成了论坛里的奇葩,而说那朵奇葩居然把出版社给吸引来了……然后就有了《妈妈晚餐秀》。
社交。如果整天宅在家里,不和社会接触,哪天孩子学校开家长会,让你说上几句,你都会木讷得不知道怎么组织语句的。所以每到一个新环境我都会主动出去找圈子,然后把我们的爱好演变成不定期的大大小小的集体活动,“美食公益课堂”,“全职太太瑜伽汇”,全职太太们聚在一起,交流,分享,每次活动结束都感觉正能量渐长。
到上海后我一直在做公益。每月也用不了几小时,但是它让我有机会接触另一个群体。如果说做全职太太是间接体现了我们的社会价值,那么公益活动让我有机会直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它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们回归家庭后缺失的价值感。
爱好。作全职太太不管有多忙多累,事情多繁琐,请一定留时间给自己,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也有上下班时间,不能把这个工作变成24小时工作制,那样迟早要崩溃的。自从爱上了摄影,一个街景、一片树影、一盘美食、一只慵懒的猫都可以入境;来上海后我又重新开始了瑜伽练习,每次练完总是神清气爽,做啥都心情好,对谁都态度好,还可以保持良好的身材,避免了“游泳圈”的增多而遭某人嫌弃。
文_筱慧妈妈 摄影_孙炯
“一天没有一万美元的酬劳我是不起床的。”名模琳达·伊万杰琳(Linda Evangelista)这句傲慢十足的话其实道尽每一个人生活动力之本源:回报。在当下这个过于具象化的环境里,没有任何形式和意义的回报、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报酬,劳作奔波总是显得那么茫然、琐碎、没有社会价值。
全职太太、全职妈妈们大抵就是这样劳作奔波的。
我感觉自己全面进入“全职太太”的角色,就是从日复一日“起床干什么呢?”的自问开始的,那真是糟糕的感觉。自从对先生宣布“我要退出职场,我要退出社会”后,我就彻底放弃了工作上的任何责任和压力,同时也就放弃了大学毕业以来十几年的生活节奏和规律。生活骤然间零碎化,从早到晚充满了以前在工作缝隙里完成的种种琐事:买菜做饭,擦地洗衣,交各种费,打各种修理电话,……一切小事都大事化,一切大事都平常化,感觉生活彻底融入滚滚红尘,随波逐流。有时坐在沙发上,仿佛一瞬间就能穿越到自己的六十岁。
太太当自救。深夜偶尔会恨恨地想:咱当年也是在职场上张牙舞爪过的,岂有混到犹如小区门口童装批发店的老板娘一样,两眼整天盯着老公,洗了手往衣服上蹭蹭了事,没事就上网聊个QQ的道理?
于是,拿出当年在职场的各种经验体会,重振家庭生活大好河山。
文 周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