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沙子
泥蚂、海沙子、末货、蚝艮……许多年轻青岛市民可能对这些名称都比较陌生,然而,伴着熟悉的“卖泥蚂来”的叫卖声长大的胶州湾老一辈青岛人,对此却念念不忘。这些是盛产于胶州湾的“四小海鲜”。开海之后各种海鲜渐入旺季,那么小海鲜市场怎么样?为此记者走访了市北区、城阳区的多家农贸市场。
“小海鲜?很少吧,这里好像只有一两家卖末货和泥蚂的。”11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山水产品市场,摊
12日上午4时许,天还未亮透,城阳区上马农贸市场的海鲜早市早已热闹起来。记者在各个批发摊遛了一圈,数了下:七八十家海鲜批发摊户,仅有4家卖小海鲜的。“末货11元1斤,泥蚂10元一斤,海沙子也是10元一斤。刚捞上来的,你尝尝,很鲜。”摊主林女士熟练地报价,“蚝艮4~6月份有,入秋也会有,但是都不多,现在是没有。”
泥蚂
“这些东西都是‘细货’,上得少,卖得也少。”林女士说,由于小海鲜是胶州湾特产,只有河套、红岛等地产的比较多,因此位置处于两者之间的上马才有比较充足的货源,除了上马,也会运往李沧等地的海鲜市场。
记者仔细端详了这三样海鲜:末货看起来像极细弱的小虾子,据说是长不大的;海沙子已经去壳,大约3毫米;泥蚂长得像蜗牛,只不过壳非常小也非常透明。而记者记忆中,蚝艮是一种乳白色的小鱼,大约四五厘米长。
据河套街道农业办的工作人员乔先生介绍,“胶州湾特色小海鲜不少,以泥蚂、蚝艮、末货、海沙子为代表的小海鲜群体,被称为‘四小海鲜’。”末货又被称为“纳米虾”,体型极小,主要生活在胶州湾河流入海口、盐场、滩涂等地。“以前在南万盐场、东风盐场、女姑盐场等地都有,到了夏天,下小海的人就扛着网在盐场里捕。”乔先生说,虽然沙子口、胶南一带的海域也有末货,但不如胶州湾的美味。
“蚝艮是一种小鱼,现在比较少,只产于河套,且有季节性,一般农历4~6月出的比较多,秋天也有些,其余时间不产;还有泥蚂,也叫泥板,基本都靠人手工捡;海沙子就像微型小蛤蜊,上世纪80年代之前,海沙子产量很高,很多人用它来养虾,现在也开始拣出大的,发往市场了。”乔先生说。
末货
蚝艮最贵时百余元一斤
凭借临近胶州湾河套、红岛等地的优势,上马小海鲜美食港2009年10月份开街,现在已经运行了3年。附近的农贸市场也开了一个海鲜批发早市,赵先生在农贸市场上一口气买了11斤末货,他说,末货加点盐一蒸,沾着大葱吃是最正宗的吃法;泥蚂需要用水一炸就可以去掉那层透明壳吃肉;海沙子可以做汤,比蛤蜊还鲜;蚝艮一般是用韭菜拌着吃。
小海鲜变“稀罕”的同时,价格也在抬高。上马小海鲜美食港某酒店的李先生说:“2009年的时候,末货批发才七八元一斤,现在已经涨到十二三元一斤。最贵的要数蚝艮,便宜的时候批发80多元一斤,贵的时候都100多元一斤。”
为何小海鲜会变得这么贵?海鲜批发摊主林女士认为,除了物价上涨外,货源日渐减少是重要原因,比如,水质、气候、温度都能影响泥蚂的产量。此外,除了一些养滩人,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不再捡泥蚂。另一位摊主李女士说,除了货源减少、人手减少,小海鲜产地也在缩减,“小海鲜的量光胶州湾周边就基本能消费完,所以剩不了太多供应市内”。(郭玉华)
上一篇:狂风吹倒大吊车砸烂居民楼
下一篇:青岛新扩建百余处公园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