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大石料人员合影(左)为减轻重量,对大石料进行加工(右)
浮山大金顶,大石块就是从这上面凿下来的。
凡是到过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一定会被其中央伫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大、宏伟所震撼。这座总高达37.94米的石碑,碑心是一整块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达60多吨的大石。碑身正面雕刻着毛泽东亲笔题词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八个大字,供全世界人民瞻仰。而碑心
千挑万选选中浮山石
1949年9月30日,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立了要在天安门广场上修建一座纪念碑的方案。随后,中央及地方共17个单位组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开始筹备纪念碑的建设工作。
当时在北京市建设局工作的留美归国硕士陈志德,1951年国庆节被兴建委员会调到刚成立的施工组任组长,主持纪念碑的修建工作。“自从老陈被调走后,他这辈子就和石头打上交道了。”陈志德的妻子吕爽回忆道。
1952年8月,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程正式启动。按照方案,老陈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找到一块约300吨的碑心石,才能达到碑心约15米长、宽3米、厚1米的设计方案要求。但300吨的碑心石要到哪里去开采,怎么采?陈志德遇到了第一只“拦路虎”。
“他就天天往北京图书馆跑。”吕爽说老陈在北京图书馆,花了十几天时间翻阅资料,掌握了全国各大山脉的岩石情况。然后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3个多月的实地考察,以找到最优质的岩石来建造纪念碑。
经过反复分析、对比、实验,陈志德最终来到了青岛浮山,选中了浮山石作为纪念碑碑心石。这也是新中国建筑史上罕见的一块完整的花岗石。
浮山大约形成于白垩纪,距今至少1.3亿年以上。地质学家称其为“青岛岩”。以肉红、灰白两色为主,被世界石材组织评定为“全球四大名牌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