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5家医院医卡通互不通用
“不是说一卡通吗?可这张卡还是只能在这家医院用,去别的医院看病还要重新办卡,如果丢了补办起来更贵。”一名就医的市民说,医卡通不能一卡通,这让他感觉十分疑惑。本月起,青医附院和市立医院正式启动了“医卡通”项目,市民在医院看病,一张卡就能完成挂号、缴费、就诊信息记录、身份确认等流程,不用再重复排队。此前,胶州中心医院、即墨市人民医院和城阳区人民医院已经试点医卡通,但适用范围均为本院,未实现一张卡全城通。
[反映]
看病缴费都方便
青医附院和市立医院是市区内率先启动医卡通的三甲医院,由于接诊患者数量庞大,缴费方便让市民缩短了就医时间。“我感觉肚子疼,先去消化科看,说是有个疙瘩,又转到了外科找专家,挂号、做检查和买药的花费都是刷卡交,没排队!”34岁的艾伟说,缴费都是在机器上办,也不用排队,挺方便,看病时把卡放在刷卡器旁边一接触,就能出现身份信息。
艾伟说,以前陪家人看病,挂号时需要排队,为检查和药品缴费时,还要再排队,如果要做两次检查,还继续排队。医卡通的使用,让艾先生减少了排队之苦,只要在自助终端机上插卡、输密码、缴费就完成了全部手续,在就诊的过程中,病情、检查项目、药品和费用情况,都存入卡中。
[探访]
“预存款”仍不受待见
记者从青医附院了解到,目前该院已经发出了5万余张医卡通,但由此发现的问题是充值麻烦,因为患者不放心,医卡通中预存现金很少,一般都是100元,可就诊过程中大的检查和药品购买会让金额不足,于是需要重新去存款,这就造成了麻烦,此外,就诊结束后取出余额也导致不少人重复排队,“很多人不愿意把钱存在卡里,多数人是没这个习惯,还有一部分人感觉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再生病,没必要把钱放在医院。”一名工作人员说。
[问题]
医卡通尚未“一卡通”
说起医卡通,青医附院和市立医院工作人员都表示,这张卡目前只能在本院使用,等到运行较成熟后,会将此项服务延伸到各自的分院,但两家医院之间一段时间内还通不起来。据了解,除了这两家三级医院,此前试点医卡通的医院还有胶州中心医院、即墨市人民医院和城阳区人民医院,但也仅限于本院内。
“病历以前也是各医院不同,后来统一了,一本病历所有医院的医生都能用。”张先生说,每个医院的医卡通都不能通用,就像原来的就诊卡一样,现在岂不是会攒一堆医卡通?而且还要预存钱,更麻烦。
据了解,海慈医院、妇儿医院和中心医院下一步也会使用医卡通。
系统不同卡住通行路
“医卡通的基础是医院内的管理信息系统,每个医院的系统不一样,卡就不能通。”市立医院门诊部主任高晓昕表示,以目前启动医卡通系统的青医和市立来说,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公司不一样,操作界面和内部运作流程都不同,两个系统无法相互兼容,此前就诊卡不能在各医院通用,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其次,医卡通的金融系统也不一样,不同医院选择的银行不同,也造成了医卡通无法兼容。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市卫生局工作人员,他表示我市已经开始升级信息系统,第一批是海慈、中心和妇儿医院,而根据市卫生局的规划,第二批信息系统升级中,将包括八医、胶州中心医院和三医、四医、五医、六医、七医、九医、口腔医院、阜外医院等,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检验系统、影像检查系统和电子病历,这将是我市全面施行医卡通的软件基础。
资金转移有太大风险
医卡通和传统就诊卡的最大不同在于“预存资金”,一涉及到钱,医院在医卡通的兼容上便束手束脚。“钱的问题太敏感了,如果两家医院之间资金大规模来往,难免账目会出错,影响就会很大。”市立医院工作人员分析说,让各医院的资金流动起来,就相当于患者在一个地方存钱,之后在另一个地方消费,实际上就是使用了银行卡的功能,这靠医院来制定制度是不现实的。
居民健康卡或将解决难题
记者昨日咨询市卫生局了解到,目前卫生部门已经考虑申请单独发行居民健康卡,但具体发行日期尚未定下,只有该卡发行,并且卫生系统各医院使用了相同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医卡通”变成真正的“一卡通”。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居民健康卡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可用于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等。
医卡通的全市通用是怎样的?业内人士表示,从规划上来看,必定有挂号、缴费、储值、信息储存的功能,而且还具备设置密码的功能,这一点和银行卡十分相似,因为这一部分的系统是联合银行开发的。(记者 陈珂 实习生 曹俊龙 摄影报道)
上一篇:自行车道将延长明年骑车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