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吃饭,护士经常要拿着玩具边哄边喂
一名小患者哭闹起来,记者上前安慰
中午吃饭的时候,医护人员播放儿童歌曲给孩子们听
随着天气转暖,手足口病患者逐渐增多。据了解,目前有10名患儿因为病情严重住在市妇儿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5月26日,记者来到重症监护室进行了探访,这些孩子中,最小的才8个月,最大的也只有3岁 。由于孩子
全副武装消完毒,才准进监护室
26日上午8时,记者来到市妇儿医院手足口病患儿所住的儿童重症监护室。进重症监护室前,儿童重症监护室主任李晶给记者找来了护士服、口罩、帽子,并要求记者换上了专门在监护室里穿的鞋。“因为里面是无菌的,手也要消毒。”李晶说。
进入重症监护室,里面摆放着一排病床 ,病床对面还有一个门 ,房间里也有很多小患者。“那里边住的就是手足口病患者。”李晶说,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需要隔离治疗。进手足口病监护室,还需要穿上隔离衣,手要消毒 。“ 这里是层流无菌病房 ,室内温度要保持在 23℃到26℃,以免孩子睡着了踢被子冻着。”李晶说。
监护室里,护士正在忙着给患儿配药。“在配药前我们先对一下医嘱,然后再打出每位患儿的输液单,对照这个输液单进行配药。”配药的护士李燕说。李燕配完这些药整整用了一个小时,配完之后她用小车推到手足口病患儿附近的桌子旁,拿起一块一次性治疗巾铺在桌子上,把配好的药品放在上面,又用一次性治疗巾将药盖了起来。李燕说,这是为了使这些药品保证无菌。
一人负责哄孩子,一人悄悄扎针
药品摆放好之后,李燕开始挨个病床分药,每个病床前都放着孩子的输液单,走到每个病床前,她再次对照一下药品,确认无误后,便将药品挂到孩子的床头上。随后,李燕开始给孩子们打针。
李燕说,这些孩子一天内要输很多液,多的一天能输十多次。为了减少患儿的痛苦,给他们用的都是滞留针(长期打吊瓶时一次刺入血管、可多次重复使用的针头)。“不打针,不打针……”当李燕准备拿起一名小朋友的胳膊将针扎进滞留针里时,小朋友哭了起来。“宝贝,不疼的,你看看现在都打完了,是不是没感觉……”李燕边哄着小朋友边扎针。
“一般滞留针能用三天,用的时间长了里边就堵了,每次给孩子打针前,我们先用生理盐水试试针管通不通,如果不通就得重新再扎一次。”李燕说。在为一名两岁的小男孩试针时,李燕发现滞留针堵住了通不开,只好再扎一次。这时,需要两名护士上阵,一名护士哄着转移孩子注意力,一名护士给孩子扎针。
孩子哭闹找妈妈,护士充当妈妈
“阿姨,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在监护室,一名男孩不停地闹着。“这个孩子三岁,住进来四天了,每天除了睡觉,大多数时候都想找妈妈,我们每个人都哄过他。”李燕说着,又耐心哄起这名小男孩来。
“阿姨,我想吃饼干……”一会儿,另一名小朋友对李燕说。李燕将手消完毒后,从病床旁的桌子上拿出饼干。“我还要吃薯片。”吃完饼干后,小朋友又提出要求。“ 这些吃的都是家长送进来的。”喂孩子吃着零食,李燕不时拿起奶瓶给他喂水喝。看到这名小朋友吃好吃的,其他孩子们也都开始争相要吃的,护士们又开始忙碌起来。
由于小患者年龄都很小,在床上大小便是常有的事 。一名小男孩虽然穿着尿不湿,但因为比较爱动,床单和被套都弄上了大便。护士给孩子擦完屁股之后,又连忙给他换上了新的床单被套。“ 现在住的这10个孩子中,最小的才8个月,最大的也只有3岁,有的孩子大小便的时候会说,有的孩子就直接拉尿了。”李燕说,这些孩子都患有脑炎,所以医生给他们开了甘露醇 ,这种药具有脱水作用,可减轻脑水肿,不过会尿得特别频繁。
每天想着变花样,哄喂孩子吃饭
就这样边打针边哄着,护士们忙活完已接近11时。11时许,孩子们的午饭送来了,护士们又要照顾孩子们吃饭。
“××,我们吃饭了。”护士叫着孩子的名字。记者注意到,医护人员都能叫上孩子们的名字来。给孩子喂饭时,有的孩子能大口吃饭,有的则不想开口。护士们便拿来孩子们平时喜欢的玩具,变着花样哄着孩子们吃饭。“孩子们都太小了,一天三顿饭都是我们来喂。”李燕说。
“饭买上来了,有时间的可以吃饭了。”喂孩子吃完饭后,12时许,医护人员拎着饭菜走进休息区。“我们吃饭都得轮着,监护室里必须有人看着。”李燕说,患儿都比较调皮,得看着他们别磕着碰着,别压着针甚至把针拔出来。“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变化很快,而且一周内病情不稳定,睡得沉了的就得多注意。”直到下午1时许,李燕才有时间去吃午饭。
“今天算是我们最清闲的一天了。”吃饭期间 ,护士长张萍说,医护人员不光要照顾手足口病患者,其他病号也要照顾,有时候忙起来经常忘记吃午饭。“护士们每天都很累,一般白班护士是早上8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不过她们早上一般提前二十多分钟过来,晚上下班后再交接一下,有的到家都已经十点多了”。
吃完午饭,李燕又开始配药,准备下午的吊瓶。直到下午2时30分,记者离开监护室时,医护人员都是一停不停地忙碌着,甚至没有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
■记者体验
站了半天腿疼得厉害
走进重症监护室前,记者就被要求戴口罩,戴了不久就感觉捂得难受,脸部总是感觉热乎乎的。“我们都习惯了,不过天热的时候也会捂得长疙瘩。”李燕说,以前在老院区,到了手足口病高发的时候,有些孩子需要上呼吸机,呼吸机就像空调压缩机一样会吹热风,监护室里开着空调都不管用,能达到30℃。
除了捂得难受之外,就是跟着护士站得腿非常疼。“我们忙的时候一天都捞不着坐,一直站着。”李燕说,一天站下来脚后跟疼,膝盖也疼,“我工作12年了,习惯了,新来的护士怕会导致静脉曲张,都买防静脉曲张的袜子穿”。
记者发现,由于小患者年龄都很小,所以医护人员需要格外有耐心。经常是一个孩子找妈妈,别的孩子就会被“传染”,一起哭着找妈妈。这时医护人员就要耐心地哄他们,陪他们一起玩玩具。
“我刚来的时候特别不适应,孩子一哭就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去哄。”刚到重症监护室一个月的护士王亚琼说,不过现在自己慢慢适应了,基本上能摸透孩子的心思,也懂得如何照顾孩子了。
■提醒
家长出门回家洗手再接触孩子
记者在跟李燕交流的时候,得知她有个4岁的孩子。那么,她每天都接触手足口病患儿,是否会将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我孩子到现在还没得过手足口病。”李燕说,其实手足口病没有那么可怕,平时多注意就行了。她在重症监护室都是穿着专门的衣服,出去之后换上自己的衣服,在换衣服前她每次都是洗个澡,这样回家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了。
“预防手足口病主要就是讲卫生。”李燕说,她孩子现在上幼儿园了,每次去幼儿园前,她都会叮嘱孩子到了幼儿园要勤洗手,不要吃手,不要喝凉水。此外,其实家长也会携带病毒,只不过家长很少发病,因此家长出门回家时,最好把衣服换下来,洗洗手再跟孩子接触。(韦丽丽 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