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12月30日电(记者侯严峰 吕福明)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预计,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可达10.2万亿元,利税1.09万亿元,均增长25%以上。今天召开的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透露,10年来,山东工业沿着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轨道稳健前行,工业总量和效益不断增长,成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力量。
东部经济大省山东肩负中国率先转变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加上资金供应相对趋紧,实体经济出现“空心化”现象。尤其作为就业主力军的中小企业,面临空前严峻的融资难题。据统计,目前山东实体经济资金缺口达4000亿元,创历史纪录。
2011年下半年以来,山东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入等指标增幅均呈回落趋势。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外部需求减弱和企业经营环境趋紧的影响开始显现。“明年信贷闸门放松程度有限,中小企业仍面临很多困难,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郭述禹说。
2011年山东经济增速逐步趋稳,为治理通胀、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让山东人更有“底气”的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已明显增强。
据了解,2012年山东将安排规模以上投资2.66万亿元,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其中,社会民生投资3000亿元,现代服务业投资7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6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7800亿元,农林水利投资750亿元,交通投资860亿元,能源投资1160亿元,城建与环境保护投资1460亿元,八大重点领域的投资占全年计划总投资的86%。
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张超超说:“发展实体经济,就是要引导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资金、人才、技术等,更多地向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实体领域集聚,这与山东的结构调整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山东区域经济有了两大强劲“引擎”;最近,国家批准沂蒙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及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业内认识指出,这标志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又增添了两大“助推器”。
今年以来,山东已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9个园区、285个海洋优势产业和高效生态产业项目;投入4亿元专项资金,启动东营、滨州未利用土地大规模开发。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蓝黄”两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8.1%和38.6%,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改善。
2012年,山东将统筹推进“蓝黄”两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引导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37个特色海洋经济园和20个高效生态产业园集聚,集中推进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三个海洋经济新区和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三个中外合作园及烟台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建设,培植10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鼓励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两区建设,加快推动两区融合发展。
省长姜大明表示,山东省将抓住全国钢铁结构试点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进而带动鲁南经济带建设发展。同时,用好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加快沂蒙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促进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据悉,2011年1月至11月,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6万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利税突破1万亿元,增长27%。而2001年,山东工业营业收入还不到1万亿元。
近年来,山东大力实施制造业强省战略,先进制造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支柱地位不断增强,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有望突破9万亿元,利税突破9000亿元。
据介绍,从2004年起,山东工业利税已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主营业务收入从2008年的全国第三位跃居到第二位。(完)
上一篇:“乡村文明行”吹来文明风
下一篇:集中集约用海:山东构筑蓝色经济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