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报告摘录

来源:青岛日报2012-02-11 06:36:50字号:TT

辉煌成就

    报告靓词

    养老保险全覆盖  免费义务教育全覆盖  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  基本医疗服务全覆盖

    报告摘录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15.6亿元,五 年增长85%,人均超过1.1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66亿元,五年增长150.7%。

    民生事业快速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增加13239元,2011年达到2856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824元,达到12370元。

    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文化改革和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明城市创建取得丰硕成果,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海湾大桥、海底隧道、环湾大道等重大基础 设施建成使用,城市地铁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发展。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董家口港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生态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市容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夺取了抗击浒苔的决定性胜利,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帆赛和残奥帆赛,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基层基础工作不断 强化。积极推进民主,落实依法治市,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平安青岛”创建工作,人民群众对治安的满意度和社会安全感不断提高。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 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不断深化,人大和政协的作用得到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推动青岛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市人民;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善于把党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与青岛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延伸

    ★经济总量成倍增长

    五年来,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不断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15.6亿元,五年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1万美元,几乎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66亿元,五年增长了150.7%;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目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6个百分点,青岛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转变发展方式

    过去五年里,我市重点企业、高端项目带动传统产业全面升级,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一批关键技术陆续取得突破。2011年,我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2192亿元;在金融、物流、旅游、信息、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均取得重要突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海洋优势产业,2011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660亿元,增速达到20%,415家涉海重点企业预计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0亿元。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

    2011年市级财政安排近6亿元资金,相关区市加大财政补贴,在全市构建起了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4.8万人。

    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财政性教育支出年均增长18.6%,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覆盖。

    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投资42.7亿元建成国医堂、市妇女儿童医院扩建工程、中心医院扩建工程、西海岸医院等大型医疗设施。

    市内四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50元调整到420元;五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1800元调整到2604元。

    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开工保障性住房和“两改”安置用房22.2万套,其中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已达15%,解决了15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我市先后投入50多亿元建设了青岛大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去年,我市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五大国有文化企业集团正式组建成立,2011年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超过525亿元。去年12月20日,我市以省会、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的成绩,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重大项目持续推进

    2008年5月,胶州湾北部园区启动开发建设,如今这里已从昔日的盐碱荒滩初步变成现代化的生态新城,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发展产业,在这里扬帆起航,正书写着一段段创业创新的精彩故事。

    桥隧通车让董家口港区建设跃上快车道。围绕打造以现代物流交易为主要特征的第四代港口,目前已开工和确定入驻大项目13个,总投资额超过400亿元,建成运营后将至少形成1.2亿吨的吞吐量。昔日的泊里小渔村已成为大青岛第四代新港城的核心区域……

    ★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2011年5月23日,市容环境整治行动在全市吹响号角,市级财政累计投入16.7亿元,优先保障环境卫生、空气质量、道路交通、城市绿化等突出问题的治理。经过200多天的努力,城市面貌大变样,群众生活质量大变样,城市品质大变样,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镇化率由58.5%提升到66%。

    ★交通枢纽实现突破

    2011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大桥和隧道全线建成通车。随着胶州湾交通瓶颈的突破,一桥一隧把青岛市主城区与各区市之间,特别是大大缩短了与胶南、黄岛、胶州、红岛、高新区、董家口港区之间的通行距离,青岛主城区的辐射力进一步得到释放,大青岛开始在更广阔的空间舞动出迷人的舞步。

    2009年11月30日,青岛地铁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岛城市民憧憬了22年的地铁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奥运助推青岛文明

    伴随奥帆赛的圆满成功,青岛兑现了郑重承诺,实现了奥运梦想,更实现了奥运筹办、经济发展与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的交融共进,加快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青岛的历史进程。

    ★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

    我市连续三年开展了“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的“三民”活动,还通过电话民意调查、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等途径,拓宽政民互动平台,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作为依法行政的一项重大决策,2009年3月2日,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50个部门全部入驻,实现行政审批 “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在地方立法中,我市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公开征求意见、举行专家论证会、召开立法听证会等方式,扩大社会公众参与立法工作的途径。

    ★群众安全感持续提高

    全市政法战线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最安全、最稳定、最和谐城市”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一举摧毁了为害多年的以聂磊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促进了社会治安的持续好转。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1年社会公共服务蓝皮书》中,我市公共安全指数位居全国首位。 本版撰文 王娉 刘振兴 漫画 司海英

    专题点评 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五年来,我们披荆斩棘,励精图治,全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强劲的上升曲线,一步步大规模的跨越和一次次大幅度的提升,凝结在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改换中,展露于我们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每一次精彩回眸。

    在品读这份成绩的喜悦里,我们更有一丝丝、一缕缕的幸福和满足,因为城市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民生的兴盛。我们在解读那一组组发展数据时,撞击视线的是医疗、教育、文化的大手笔投入,是社会保障、市容环境、城市管理的持续改善。可以说,基础建设的大规模推进是城市发展的直观成果,但也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更大的能力,让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市民的幸福感浸润着城市,才能拥簇着城市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我们信心满怀,必将在实现“蓝色跨越”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王娉 刘振兴)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