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岛达尼画家村 翻开历史,胶南这块土地上,有秦始皇三次登临的青岛琅琊台,有古胶州八景中的四景,还有《续金瓶梅》作者、明末清初文学巨匠丁耀亢的故里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几千年之后,当人们再翻阅胶南历史时,应该会找到达尼画家村和绿泽画院的故事。近日,记者驱车来到离青岛市区60多公里,山水环绕、绿树葱葱的胶南市张家楼镇达尼画家村,走进龙头企业绿泽画院,感受在文化青岛建设中盛开的这朵奇葩的艳 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是离胶南市区10多公里的一个小山村,如今这个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达尼画家村”,有多家画廊和动画生产文化企业,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绿泽画院。画家村拥有画家、画师、画工700多人,年产油画3至4万幅的绿泽画院被命名为中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出口订单远销欧美地区,年利润300万美元。 在董文博经理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绿泽画院。“国外客户若需要一批油画,他们就会拍一张照片传过来,我们会根据这张照片的风格来选择画师,比如人物、风景、静物等,不同的画师长项也不同。由这个画师根据实景照片进行艺术创作,之后把样稿传给客户,客户提出修改意见后,画师再进一步加工。如此往复,直到客户满意,再进行批量生产。”董文博介绍说。 与深圳大芬油画村、厦门乌石浦油画村等画山、画水、画树的流水线作业方式不同,绿泽画院里实行的是单人负责制。董文博介绍说,“流水线作业的最大优点是创作周期短,但整体风格不统一。”董文博表示,每个画师和画工的水平不同,风格不同,用笔方式更不同,“画师各有所长,风格迥异,我们会根据订单风格选择画师,然后由画师带领画工完成创作。创作时,一幅油画从头到尾都是由同一个人负责完成,如果达不到要求则根据画师或者质量监督员的要求修改,直到合格。这样出来的作品既复合商业要求,又有独立的风格,这或许是我们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的一个原因之一吧。”据悉,绿泽画院接收的外国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5月份。 据介绍,绿泽画院已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十几个国家设了办事机构,使山沟沟崛起的文化产业走出了国门,走进了国际市场。而在董事长董文杰的规划中,绿泽画院还只是刚刚完成从孩童到成年的转变。“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到3000名画师的规模,使这里成为中国最大的画家村。”董文杰表示,绿泽画院已经完成从贴牌到品牌运作,从低端临摹到高端创作的转型,未来的目标是 “成为以油画创作交易为核心业务的上市企业”。 人物专访 “我有农民的执着和真诚” 绿泽画院创始人解中才讲述创业艰辛和未来梦想 一番交谈,记者感受到醉心于绘画创作的农民画家解中才的质朴、执着和真诚。正如他所说,“我就是一个农民,没有别的本事,就是能吃苦,很真诚,想踏踏实实地把这件事干好”。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解中才从200元起步,用13年时间完成从流浪画作坊到跨国画院的美丽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嬗变。 流浪创业 6年里搬了30多次家 回忆13年的创业之路,解中才说:“如果说感受,一定是‘艰辛’,但要说最难忘的事,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次的搬家了。”解中才说,从他1997年创立绿泽画院,在青岛领着十几个画师创业开始,辛家庄、大麦岛,然后是胶州、胶南,最后才到大泥沟头村,四处流浪,6年时间里家搬了不下30次。 “最初当然是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我,说实话,来这之前我考察了很长时间,但因为搬家频繁,我开始对这里也有很多担心,主要是我带的画师全国各地都有,性格不同,最担心的是跟这里的村民无法相处,名声不好就只有走人了。”那时候,解中才从没有想过,流浪多年的他会扎根于此,一待就是8年。“开始是村里给了很大支持,然后从镇里到市里各级领导,都很关注绿泽的成长,这几年文化产业政策也给予我们很大扶持。”解中才兴奋地说,“今年春,我把户口从吉林老家迁了过来,我现在是达尼画家村的村民了。” 蚂蚁精神 脚踏实地做好事情 “这个公司其实是从一个流浪汉组织成长起来的,我就是个小头目,当初手里就200块钱。”解中才说,现在,虽然年利润以千万计,他的一幅作品刚被欧洲画商以10万美元买走,但他依然觉得不满意,“包括我自己,水平还需要提高。你现在来早了,我的创作还没完成。现在全院都铆足了劲搞创作,两个月后你再来,一定会看到跟今天不一样的东西。”在解中才看来,上市虽说是企业的长远目标,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让绿泽走上原创为主的发展道路,“不是说不要临摹了,而是两条腿走路,我希望将来是原创为主,临摹为辅。” 对于未来,解中才还有一个设想。9月15日投入运营的绿泽油画国际展览交易中心面积3000多平方米,从里到外都很气派,但在他看来,“这只是个起点,我的想法是多赚点钱,将来再建一个大的,干什么用呢?我要把我们大家的画放在里面展出,表达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崇尚和敬畏,用心和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交流。” “就像一只蚂蚁,脚踏实地做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把它做好,这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吧。”解中才最后补充说,建展览馆不是为了赚钱,“有些画会卖,但更多的画我们是要收藏,希望永远放在展览馆里,留给后人,留给社会,留下一些美好的事物。” 新闻链接 不求画师出身 绿泽广纳贤才 解中才的人生信条之一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家境贫寒,解中才小学只上到4年级,没受过美术专业训练,只跟一位老师学过两个月的素描,之后一边四处打工一边画画,干过装卸工,放过羊,捡过破烂,进过砖窑……你如何想象如今的他,年创利润300万美元,公司里有36名画家和600多名画师、画工? 在跟绿泽画院的画师和画工们交流之后,你会更惊奇万分:在绿泽的画师里,一半以上不是绘画专业出身,很多都是进了画院之后才学习素描;画院的画师里,有炸过油条的,卖过瓜子的,还有捡过破烂儿的,来自社会最底层;画院几十名合作画师,绿泽并不跟他们签约,这些人随时可以离开。但十多年下来,留下的多,走的少,还有的画师甚至入股公司。 “社会最底层的人对生活体会最深刻,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最棒,真诚感人。”解中才说,最开始绿泽也招聘专业院校的学生,但很多人都不符合要求,“现在的年轻人浮躁,梦想着一夜成名,成为大师,成为梵高。我自己是自学成才,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潜力可挖。欧美的画商眼尖得很,他们才不管你什么出身,只要画得好,他们才要。(记者 许城贵 王建亮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