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油画,胶南市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也许至今仍在山涧中独自美丽 ,但因为绿泽画院的落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达尼画家村,成了享誉全国的“江北第一画家村”。在这里 ,每天有近400位画师作画,每年有约4万幅油画走出国门,年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从最初的临摹到原创 ,从做贴牌到树品牌,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 ,绿泽画院和达尼画家村走过了不平凡的一段蝶变历程。作为全省和全国树立的文化制品企业品牌,绿泽画院眼下正忙着第二次蝶变——把画院打造成一家以油画创作交易为核心业务的上市企业。 “世外桃源”引来400画师 上午8时许,刘瑞国来到画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刘瑞国家住胶南宝山镇,2002年就开始在绿泽画院作画,2003年,他随同绿泽画院来到了达尼画家村,在这里一待就是7年。 “我喜欢画画,每天就喜欢在这里,哪也不想去。”一脸憨厚的刘瑞国说,作画在外人看来很辛苦,但他乐在其中。 “我以前不会画画。”刘瑞国说,在接触绿泽画院之前他和画画八竿子打不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绿泽画院,就喜欢上了画画,开始在这里学画画,学了几年之后,他开始成为独立的画师,成了达尼画家村的常驻画师。 像刘瑞国这样的常驻画师还有近400位。“这些画师来自全国各地,不少都是慕名而来,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新画师来村里加盟。”绿泽画院董事长董文杰说,能吸引这么多画师到村里来,归功于达尼画家村的自然环境、艺术氛围。“环境好,氛围好,远离城市喧嚣,只管静心画画,这里就是我们的世外桃源。”来自东北的一位画师说。 偏僻乡村因“画”而变 “如果没有绿泽画院的到来,我们村不可能会有今天的面貌。”达尼画家村党支部书记张财金说。而对达尼画家村的感恩,对董文杰和丈夫解中才来说是永久的记忆。 原名绿泽画室的绿泽画院成立于1997年4月,由解中才创建于青岛辛家庄,由于城市里的成本高昂,夫妻二人决定到农村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他们先后去了日照、莱州等地选址,最后被达尼画家村依山傍水的乡村田园风景和村民们的诚意打动,最终将画院落户此地。 在绿泽画院的带动下,达尼画院、青岛松泉郊游度假村、青岛绿野置业有限公司、青岛松泉疗养院等多家文化旅游企业先后入驻,以上亿元的投资规模共同打造文化生态旅游链,达尼画家村的文化产业目前已初具规模。如今,每年累计来该村创作的画师及相关工作人员达5000人次,前来观摩、订购油画的海内外游客达10万人次,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达1.2亿元。 ■目标 把画院打造成上市企业 最近几年,源源不断的订单,已经压得绿泽画院“喘不过气来”。 “加上今年新增加的两个国家,我们的油画已经出口到20多个国家。”董文杰说,从2006年开始,绿泽画院每个月的订单已经稳定在3000幅左右。今年前7个月,已经完成了去年全年的订单量。尽管画师们加班加点,但仍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绿泽画院美术职业学校校长张为众说,去年画院有约4万幅油画走出国门,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今年这一数量还将有较大增长。 在董文杰办公室不远处,绿泽油画国际展览交易中心正在建设。在绿泽画院规划的产业链中,更高级别的产业链是美术学校—画院—展览交易中心—油画鉴定中心—拍卖中心,以这些关键环节为要素,将画院打造成一家以油画创作交易为核心业务的上市企业。 ■美术职业学校 “画家梦”开始的地方 不经意间,来到画家村内的一间教室,正在画画的是一群学生,这是绿泽画院美术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在上课。校长张为众说,虽然学校仅仅是家民营办学机构,但在业内知名度很高,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外省赶来求学。 来自日照的王浩正在画威尼斯建筑,画了三天,这幅画已经完成大半,不过,王浩至少还要用两天时间才能画完。中午,王浩放弃了休息继续画画,这个做着“画家梦”的孩子,已经知道画得越多,自己距离梦想就越近。 董文杰说,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绘画功底,老师们通过三四年的时间将他们打造成为一个个合格的画工。现在,绿泽画院的很多画工都是美术职业学校毕业的,这些孩子一毕业就能拿到近2000元的工资。 说到办学校的初衷,张为众说,一方面是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画家梦,另一方面也是为画家村培养后继创作人才。 文/ 记者 陈浩杰 图/记者 孟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
上一篇:检察院设立23个民生检察联系点
下一篇:王台、黄山全力保证汛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