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精神病医院床位紧张 患者自带行军床被褥住院

来源:青岛日报 2011-09-16 07:05:17

  青岛精神疾病终身患病率高达16%,已建立健康档案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达3.2万人。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市目前共有床位1700张,而实际需求高达5000张。

  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背景下,“背床求医”这一特殊群体出现了。

  背着床褥来住院,无奈

  一个月前,来自胶州农村的唐建国(化名),经过“好心人”指点后背着床铺住进了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当唐建国背着一张行军床、两床被褥出现在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的时候,医护人员并没有显现出多少惊讶。

  在前台负责联系科室有无空床位的护士史玉英让唐建国给病房区主任打电话。在反复说明自己的情况后,唐建国咧嘴笑了,他女儿被允许安置在重症女病区的走廊上,“医者父母心,人家说这是破例了。”

  唐建国的女儿因为精神问题到现在还没有结婚,这也成了他和老伴最大的心事。女儿患有精神分裂症,在她很小时,唐建国和老伴就知道她不是正常人,但是他们认为“这是丢人的事情,对外绝对不能声张”,就这样,女儿的病情在唐建国夫妇遮掩下拖了二十多年。

  直到有一天,女儿把家里的东西全部砸烂了,并且把老伴打得头破血流后,唐建国意识到这已超出了“面子”的范畴。听说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效果好,唐建国便带着女儿来到了这里。

  在门诊上,他被告知床位已满,留下电话等通知。唐建国相信了,正当他要离开时,一番对话让他停住了脚步。“一等就是两个月,把一个精神病号留在你家里你受得了啊!”这位病患家属一气之下,把导医台跺了十几脚。

  唐建国还在犹豫的时候,一位“好心人”告诉他,可以自己背着床褥来住院。唐建国听后,先到附近的一个二手市场花40元买了一张床,又花20元买了两床被褥。

  四病房专门负责收治重症女精神病患者。在病房狭窄的走廊上,迎面而来的人必须侧着身子,就连病房里正对着房门的走道上也摆上了两张床,要进出只有侧身而行。每到早晨,病区内患者会排起长队等着上厕所,因为只有4个厕位。紧张不堪的还有餐厅,因为只有20多个座位,不少患者要站着吃饭。

  在一病区,病人活动室内被安置了三张床位。“其实活动室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帮助病人尽快回归社会。床位都如此紧张,这些已经无暇顾及了。”工作了18年的护士长高雪雁说。

  腾出行政楼做病区,拥挤

  唐建国一直说自己幸运。因为,市精神卫生中心最近出台了一项规定,以后即使患者家属自己背着床铺,只要科室收治患者超过80人,就不允许接收。

  “这看似无情之举,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逄淑涛慨言。

  逄淑涛告诉记者,目前市精神卫生中心编制床位是350张,但在院患者却达到800人以上。“这个规定出台之前,每个病区走廊上、餐厅里都摆上了病人床位,可是医护人员和院区面积却没有相应增加,这明显降低了治疗水平。”

  相关资料显示,每1000张床位要求配备医护人员为1200名,而在市精神卫生中心,800张床位所配备的医护人员只有400人;按照卫生部要求,每张床位所占医疗面积为80平方米,而在这里,只有20平方米。由于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老年科和重性精神科医疗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并且还是青岛医学院和济宁医学院的教学基地,日照、潍坊、威海、烟台等周边地区病人慕名而来,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用“拥挤不堪”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在院内找空间的说法,逄淑涛直摇头:原来的中心行政楼已经变成了老年科病区,行政人员都搬到了另一座小楼二楼的一角。“3个人用一个8平方米的空间,其中有一半还堆满了各种材料。”

  2005年进行的青岛精神疾病调查显示,全市精神疾病患者比例为17.34%,终生患病率达16%,经过全民筛选已建立健康档案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为 3.2万。但是,全市只有11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其中,市级医疗机构一家。目前,全市共有床位1700张,而实际需求却达到了5000张。

  “我们去过外地看到人家还有栽培区、散步区和手工品制作室,真是羡慕极了。”一位医生说,在这种条件下,病人的恢复自然要理想很多。

  扩建或选址另建,难啊

  对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实地察看,并积极奔走呼吁,提出了尽快扩建或迁建的意见和建议。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选址、土地、资金等关键要素制约,迁建工作一拖再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风险大、利润低也是青岛精神卫生资源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市精神卫生中心,几乎每个医护人员都曾经挨过患者的打骂。现在,医护工作人员接近处于发病期的患者时都会贴着墙走,防止从脑后被攻击。

  高风险的背后却是低收益。据了解,对于精神问题患者的治疗,多是采用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处于发病期的重症患者,每天的治疗费用、住院费用以及护理费用总共不超过160元,很少需要做各种仪器检查。这种低利润让各家综合医院对开设精神专科避之不及。

  记者获悉,除承担众多临床治疗任务外,市精神卫生中心还承担着重要的公共卫生职责,从肇事肇祸的精神鉴定到突发危机的干预,社会需求可谓与日俱增。庞大的需求与所处的窘境对比强烈,解决青岛精神卫生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难题,已刻不容缓。(贾臻)

-

相关链接

上一篇:火车站周边整容不再一刷了之 日报二论整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