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大头条 > 正文

全市纪念青岛建置120周年

来源:青岛新闻网综合 2011-06-14 06:28:52

    (五)

    青岛,承接着历史;青岛,延续着未来。

    一代又一代青岛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们,用五彩的画笔描绘着青岛,用劳动的汗水建设着青岛。那一米米延长的道路,那一寸寸砌成的家国,都是我们青岛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好纪念。

    奇迹,发生在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在改革的攻坚里。

    1992年,行政中心迁移,拓展东部新区。青岛,第一次挣脱了南北狭长的带状束缚,在更大

的天地中谋发展、建新城。短短几年,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百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崭新的城区矗立在世人面前。青岛人引以为豪,世界注视着她的巨变。“东部速度”至今是青岛人津津乐道的豪迈创举。

    世纪之交,战略西移。胶州湾西岸那片广阔的土地,再次被赋予崇高的使命。大项目星罗棋布,青岛港再造辉煌。“挺进西海岸”,让青岛完成了一次华丽蝶变,“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大城市格局日渐显现。

    21世纪最初阶段的难得的机遇期,是青岛发展的加速器和风向标。“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真正突出了青岛的潜力和特色。世界上拥湾发展的成功先例,是我们城市的新坐标和新追求。

    “我确信,当世世代代的风尘飘过我们的城市时,我们也会被铭记,不是因为战争或政治的成败,而是因为我们为人类精神所作的贡献。”当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电视演说,应该是对今天青岛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最好注解。

    (六) 青岛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处开放前沿,得风气之先,青岛人心胸宽广,包容万象;沐世界风雨,观五洲激荡,青岛人不甘人后,勇于争先。于是,青岛的名牌产品一批一批地诞生;于是,青岛的名牌企业一个一个地挺立;

    于是,青岛的明星企业家光耀华夏,响彻寰宇!

    1984年,张瑞敏亲自抡起大锤,砸烂了当年生产的76台不合格冰箱,将这个濒临倒闭、名不见经传的电器厂,浴火重生般地拉到了新生的起跑线上。20多年过去了,海尔成就了她的辉煌,更铸就了她的梦想。她已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翘楚,是中国人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辉范式。海尔是海,是永远奔涌不息、迎风斗浪的生机勃勃的大海!

    海信永不停歇,永远在追求高端和卓越。她的企业信念是:做百年企业,创百年品牌。她为中国的电视机装上了“中国芯”,她为平板显示屏烙上了“中国造”,她的LED节能光源闪烁在大江南北,倡导着环保理念,扮靓着城市山村。

    青岛啤酒大约是青岛人最引以为豪的消费品了。这个几乎与青岛同生同荣的著名品牌,经常盖过我们城市的风头。是的,许多外国朋友,是先知道“青岛啤酒”而后晓得“青岛”的。青啤的令人吃惊,是在她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岁月熬炼后,依旧那么生机勃勃,激情四溢,她挺枪跃马,鏖战四方,做强做大的步伐从未停歇,青啤系列酒的队伍在不断延伸。“激情成就梦想”,是青岛啤酒对我们这个年轻城市的最生动的诠释。

    青岛港的工人老大哥们,完全有理由在我们这座城市挺起他们壮硕的脊梁。城因港生,城因港兴。青岛开埠之初,在几乎还没有城市雏形的时候,便有了码头,不论这码头是多么的简陋。在这个百年老港当中,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无论技术怎样进步,无论设备怎样更新,永远不变的是他们的立港信念:工人伟大!劳动光荣!正是秉持了这样的信念,才涌现出了许振超这样当代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

    金王集团是由三间平房内的小作坊脱颖而出的现代企业集团。金王人明白,技术是企业前进的根本动力。她追踪世界蜡烛产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不断创新和超越,竟将这小小的蜡烛,做成了了不起的大产业。如今,世界蜡烛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份额,已被金王集团占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型商场,凡是你见到的做工精巧、设计新颖、环保节能的蜡烛产品,几乎无一例外地是金王的奉献。共和国的外经贸部长,参观金王后动情地说,我从来不接受企业的赠品。今天,我要破例向金王要一件产品,摆到我的办公室里。我要向来访的各国朋友隆重推荐我们的金王集团。

    如果一一例举下去,我们这篇文章也许没有结束的时候了……

    《经济日报》曾经撰文,赞赏青岛企业和企业家的“长寿”现象。“长寿”,是青岛名牌企业的普遍规律;“长寿”,是青岛知名企业家的共同特征。沃土生壮苗,阳光暖人心。不是青岛的企业和企业家“长寿”,而是“年轻”的青岛孕育和呵护了这些生生不息的企业和生气勃勃的企业家!

    英国诗人阿诺德断言:“一个时代的自由思想是下一个时代的常识。”我们从上一代人传承思想,锻造成我们今天生活的常识。我们创造我们自己时代的辉煌,固化为信念,成为下一代人起跳的踏板和进军的平台。生活,就在这种韵律无穷的嬗变中无限拉伸……

    (七)

    青岛人古道热肠,急公仗义,乐善好施,悲天悯人。

    乔治·桑说过:“生命中只有一种幸福,那就是爱与被爱。”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版图上,大抵再也找不到像青岛人这样爱家乡、夸家乡、赞家乡的居民了。

    十年前,一位青岛姑娘在北京读书。寒暑两假,她发现,在来往于北京、青岛的列车上,那些眉飞色舞、热情洋溢、由衷地夸赞自己家乡的,必定是青岛人。

    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来到青岛观光。在五四广场,他看到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像擦拭自家栏杆般,精心清洁着广场护栏,神情那样专注,态度那么认真。教授被感动了。他说,没有哪一个城市的居民,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爱护着自己的城市。

    《北方经济导报》的几位记者前些年来青岛采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青岛人总是自觉地将垃圾送到指定的收集点,而且,装垃圾的袋子扎得那么严密,那么仔细,“他们生怕自己手中的垃圾污染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天津日报》的一位领导,东部开发之时公出青岛。一天,他在市南区的住地拦了一辆出租车,对司机说,带他去吃青岛的特色海鲜。出租车将他载到了大麦岛。当时的大麦岛还显荒凉和偏僻,客人表示了疑问和不解。出租车司机没有争辩,免费将客人送回了住地。他对天津客人说,你可以打听一下,我送你去的地方的确是青岛特色海鲜小吃一条街。几天后,青岛的同行请《天津日报》的领导去麦岛品尝海鲜,这位领导才恍然大悟。他感慨地说:“找时间,我一定要写一篇散文,题目就叫《麦岛的辜负》。我辜负了青岛人的一片真诚。”

    青岛人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中国。那一年,青岛交通台正在现场直播,为一位患白血病的孩子募集医疗费用。广电大厦楼下,前来捐款的车流和人流排成了长龙。一位外地客人打车前往机场,乘飞机离开青岛。出租车上的广播实况,让这位客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到了机场,他付完了车费后,又拿出一张百元钞票给出租车司机,说,请你代我捐上这一百元,表达我的一份心意。出租车司机停下运营,掉转车头直奔广电大厦,为这位好心的外地客人送上了捐款。今天,我们仍然不知道这位外地朋友姓甚名谁,来自何方。

    青岛人感动了自己,更感动了世界。1937年岁末,日本军队大兵压境,就要发起第二次占领青岛的战争。大批外国侨民撤出青岛。当时5岁的英国小男孩詹姆斯·阿·吉尔曼也要随父母回英国。在轮船即将起航时,他和10岁的姐姐跑到青岛水族馆,从一只“源于中国东北的龙”的展览实物的口中,拔走了他们觊觎已久的那颗“龙牙”。因为他们早就听大人们说过,只有中国才有龙,英国是没有龙的。这件事,成了吉尔曼以后生活中的一块阴影,深深的内疚埋藏在心中60多年。姐姐去世前也一再嘱咐他:一定要把“龙牙”还到原来的地方。詹姆斯·阿·吉尔曼一直关注着青岛的发展和进步,他在等待适当的时机迈出他忏悔的一步。2002年夏天,吉尔曼终于向青岛发出了信息。11月11日下午,詹姆斯·阿·吉尔曼来到青岛水族馆,亲自送还了“龙牙”和他亲手书写的中文——一个大大的“歉”字。专家鉴定,这颗“龙牙”其实是中国扬子鳄的牙齿。其实,是什么牙齿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故事和结局本身。它是我们这个世界人心向善、诚实正直做人美德的又一例证。

    2004年年底,印度洋因地震发生了海啸,死伤惨重,世界瞩目。海啸发生不久,青岛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收到了两万元人民币的捐款,捐款人信息只有简单两个字“微尘”。此后,湖南水灾、喀什地震,神秘的“微尘”都有数额不菲的捐助。“微尘”是谁?他在哪里?青岛人开始寻找这位高风亮节、隐姓埋名的爱心人士。没想到,“微尘”越找越多,“微尘”的队伍日益壮大。在青岛长长的爱心捐助的队伍中,竟出现了成百上千个“微尘”。

    “微尘”无语,大爱无疆。

    2006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没有将这一奖项授予一个具象的个人,而给予了一个无语的群体。那凝炼的颁奖词说:“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青岛,以“微尘”的名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青岛,在仁爱、道德、良心、诚信的根基上,打造着自己伟大的精神长城!

    (八)

    好风凭借力,前程无限时。

    时间的晷盘,定格在了2011年仲夏之日。青岛,站在了又一个划时代的分界线上。

    120年,两个甲子的轮回。轮回的是时间,升华的是理想。在21世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内,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新青岛的建设者们,挥动如椽画笔,描绘着青岛光荣与梦想的灿烂远景: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

    我们以青岛的名义,再一次集结;

    我们以青岛的名义,再一次出发。

    攀登,是永恒的主题;

    超越,是前进路上高扬的旗帜和激越的号角。

    寻标,对标,达标,夺标。青岛,要当新时代的弄潮儿,永远屹立在事业的最高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空间和时间的纵横坐标一旦打开,便永无停歇地奔向无限的未来。无论人们的主观意愿如何,青岛将义无反顾地迈向她的建置200年、300年、500年,以至无穷。生活在当下的青岛人,最大的心愿,是在青岛建置12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重重地刻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特印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辜负衮衮先祖,无愧于子孙后代……

    马克思是激情四射的伟大革命导师,他从来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大加赞赏,充分鼓励。让马克思的论断,作为我们拼搏奋进的座右铭: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标题书法 张 伟)

-

相关阅读

上一篇:跨越1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