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预算公开期待循序渐进不停脚 公共财政的公共属性意味着,政府财政收入来源于民众的税赋,反过来民众就有权利知道政府该如何花钱。预算透明化、民主化,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强烈呼吁的,不管是在全国“两会”上,还是学者讨论中,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声音。 近年来,对于预算公开,政府也在积极地顺应潮流发展。2009年中央提出,三年内让中央部门的财政预算全部公开。2010年“两会”后,国家财政 从过去的不公开到现在的公开,从特例式的公开到制度化公开,从被动公开到主动公开,从粗线条公开到相对细致的公开……中央部门把财政预算账本晾晒在阳光之下,终究体现了财政透明度在不断地增强。虽然说现在这74个中央部门在“行政费用”支出上还有所保留,还没有达到全方位的公开内容,也称得上是仍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我们相信在财政预算上,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迈进,不找借口推托回避,总有一天会达到全面、完全的公开。 我们得承认,预算公开注定是一个渐进的改革,也需要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完善和成熟,比如公开透明之后,如何通俗易懂,民众显然还有不少期待。公开政府预算,相当于政府花钱的全过程都在公众的眼皮子下进行,这需要通过一个规范、完整的预算反映这一过程,必然涉及到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公众之间利益的博弈互动,我们得承认当中的复杂性。也只有充分重视,虚心改进,循序向前,才可能按照承诺,在两三年间把这些关系理顺,使中央部门预算以规范公开的姿态向全社会亮相。 中央部门在迈出了公开账目这一实质性步骤之后,细化账目、尽量通俗易懂等,应当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行政经费公开,也是打造“公共财政”的关键。这一次公开的2010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细化为23“类”123“款”,比2009年增加了2“类”82“款”内容。这说明预算公开的两年,也在探索与完善,公开的方式与方法也在趋于合理,我们也需要由易入难,不断完善其他项目,逐步实现基本建设项目和行政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公开。 同时,也期待中央部门的预算公开也会产生一定的“涟漪效应”,促使地方政府部门的预算公开步子再大一点,也促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范围不断扩大,公开部门不断增多,已经开始和不少地方形成上下互动的推进,广州、深圳等地不少部门也纷纷效仿,不断加强财政透明化的建设。尽管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有人认为广州市财政公开今年比去年“退步”了,但相信只要充分接受监督,公开之路总还是会向前走,而不会后退的。 从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到地方部门预算公开,每一步推进都会在国家民主进程中留下脚印,哪怕才刚起步不久,也为下一步前进指明方向。所谓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循序渐进不停脚,我们就有理由相信,预算公开的改革之路,终将向前推进。(华商报/ 田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