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高压的投运,显示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促使形成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力量。在华中地区缺煤限电中,特高压电网每天由山西向湖北送电200万千瓦,日均送电量50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天输送原煤2.5万吨,也有力缓解了华中缺电矛盾。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两纵两横”特高压骨干电网如果现在能够被核准开建,2012年就可建成,届时可将“三西”煤电基地、内蒙古和河北风电基地、西南水电基地的电力送往京津冀鲁、华东、华中负荷中心。届时特高压输电能力将超过 5000万千瓦,每年可输送电量 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输送煤炭1.5亿吨。到那时,华中、华东地区因煤运紧张造成的缺电局面将能够基本得到缓解。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判断,当前中国各区域比较优势逐步发挥,区际产业分工明显增强。产业发展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和市场条件,正逐步替代矿产资源分布等传统区位因素,成为产业区域布局的主导因素,这要求必须建设远距离的资源调配工程,形成资源大跨度区际调动,才能支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高社会综合经济效益,特高压电网重任在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当送、受端标煤价差为200元/吨时,输电的经济距离达到1100公里;当标煤价差在300元/吨时,输电经济距离达到1800公里;当标煤价差在400元/吨时,输电经济距离达到1900公里。提出了“输煤输电并举,优先发展输电”的方针,形成输煤、输电相互补充,分工合理的能源输送方式。 我国北部煤电基地与华中地区的标煤价格差平均在320元/吨左右,实际输电距离在1500公里以内;北部煤电基地与华东地区的标煤价格差平均在 420元/吨以上,实际输电距离在1800公里以内。所以,北部煤电基地通过特高压输电到华中、华东比输煤更经济。 山西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对记者说,山西拥有全国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没有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他意识到,过高的输煤比例似乎正成为包袱。 国网能源院总工程师葛旭波对记者说,以2020年山西省送浙江省电力960万千瓦为例,在输煤方式下,1吨原煤在山西省内因洗选和运输形成的增加值为 42.27元。若输电,则可达到262.9元。输煤输电两种能源输送方式对山西省GDP的贡献比约为1∶6,对就业拉动效应比约为1∶2。对浙江省而言,变输煤为输电,至浙江后的落地电价较受端地区上网电价低约0.03元/千瓦时—0.10元/千瓦时,浙江省的电力供给成本能下降2.6%。同时,输电更有利于我国的区域合理分工,并能降低受端地区电力供给成本,促进受端地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从经济角度看,特高压无疑是一项双赢选择。 研究数据表明,中东部地区的单位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经济损失是西部和北部地区的4.5倍。通过统筹规划建设特高压网架和西部大型坑口电厂,加大输电,2020年中东部地区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5万吨/年,全国环境损失减少44.8亿元/年。综合考虑电源投资、电网投资、固定运行费用、燃料费用和环境外部成本,2009年—2030年坚强智能电网相对传统电网可节约全社会电力供应总成本约1260亿元。 据保守测算,2020年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实现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将相当于种植 1000万公顷的林地一年的固碳量。如果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50%,需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万—78万吨。保守估计,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对“我国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贡献率将超过21%。 此外,特高压输电线路比500千伏线路占地少,可以大量节约土地资源。在采用同样设计的条件下,特高压单位走廊宽度的输送容量约为500千伏的3倍,占用的输电走廊宽度仅为500千伏紧凑型的50%,可减少输电走廊宽度300米,节省输电走廊占地240平方公里。通过发展特高压电网,可以显著提高线路走廊的输电效率,节约宝贵土地资源,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特高压电网:站在世界输电技术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