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冬天,罕见的大雪和低温天气,使华中、华东地区负荷屡创新高。湖北、山东等地电煤库存持续下滑,出现缺煤停机现象。2010年1月5日,全国直供电网煤炭库存2400万吨,按当时电煤耗用水平仅够8天用量,存煤低于3天耗用的电厂有 63座,湖北、江西、湖南、重庆等地出现缺煤停机,其中湖北缺口已经达到供电需求的20%。 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2010年。近年来,几乎每到严冬,华中、华东地区都会受到缺电困扰。自 2005年开始,华中电网冬季频频出现电力告急。比如2005年1月份,华中地区最高限电负荷为608万千瓦;2006年1月份,华中地区最高限电负荷为240万千瓦;2007年1月份,华中地区最高限电负荷超过300万千瓦;2008年1月,华中地区最高拉限电负荷更是达到 1500万千瓦。造成缺电困扰的,并不是受电力装机不足的影响。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到去年底累计达8.6亿千瓦,电力供需指数超过平衡值1,达到1.05,供需略有富余。 在这场波及多个省份的“电荒”中,华北、西北电网每天向华中电网输电近1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天向华中地区输送标准煤 5万吨。而仅长治至荆门一条特高压线路,每天向湖北输送电量5000万千瓦时,对缓解湖北用电紧张状况发挥了雪中送炭作用。国家电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余卫国对记者说,如果没有特高压向湖北远距离、大规模输送电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用电,湖北省春节期间的发电用煤将难以保证。 特高压电网破解煤电之争 在我国装机规模中,火电占到70%以上。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发展呈逆向分布。煤炭资源的三分之二集中在北方,水电资源的80%在西部,而三分之二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沿海。比如缺电的华东和华中地区,就均属于能源资源匮乏而能源需求较大,需要从区外调入大量煤炭的地区。其中,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电煤更是85%依靠区外调入,而湖北省的电煤自给率仅3%,因此当电煤紧张时,这些地方就会首当其冲。 一直以来,在能源需求集中地带建设发电厂,再把西部的煤炭远距离运输到东部去发电,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基本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煤电矛盾愈加突出。煤炭的大规模、远距离运输严重加重了运输压力。比如,煤炭主产区的晋陕蒙宁新地区,2008年煤炭产量13.8亿吨,而调出的煤炭达到7.5亿—8亿吨。因此,大秦、朔黄、石太、邯济、太焦、陇海、黔桂等主要煤炭运输线路的运力高度饱和,利用率连年达到或接近100%。 而长距离煤炭运输还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2009年冬天到2010年春天的天气变化,严重影响了煤炭运输。从2010年10月下旬到11月,北方大雪造成河北、山西等煤炭产地交通不畅。进入 12月份,秦皇岛港口煤炭“入少出多”,存煤快速下降。12月25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下降到510万吨,煤炭供应更趋紧张。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曾在 2004年到新疆调研煤炭利用,发现娃哈哈集团在当地生产的矿泉水无法运出,原因竟是搞不到车皮。“火车都去运煤了,运力紧张。”他焦急地呼吁,“必须大力发展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缓解运输压力。” 2009年初,听说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的消息,陈耀欣喜地表示,特高压将牵动国家经济的宏观布局调整。他分析,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和东部分别作为资源产地和加工基地,垂直分工格局明显。西部把能源平价调到东部,再通过市场价买回工业成品——西部经济长期承受利益双重流失。他强调:“原材料加工是重大的产业,一定要布局在原料产地,而不是在市场中心。发电厂这个不合理布局的问题长久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特高压投运之际,湖北省副省长段轮一讲到,湖北省水电资源丰富,但煤炭资源贫乏,煤电油运矛盾较为突出。依托特高压电网,架起一条连接水电基地和煤炭基地、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电力高速公路,可以为湖北争取更多的外部电力资源,将购电市场延伸到山西甚至更远的地方,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证。这对缓解湖北的电煤运输压力,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