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的工作压力,容易让人对一些应酬场合产生反感,进而可能产生社交恐惧感。 “3000万”人的社交困扰 社交焦虑正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步子迈入你我的生活,而我们却对它一无所知 戴着墨镜、捂着口罩,一名青年男子匆匆走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间诊疗室,还没有与医生打招呼,他便径直走向窗口,拉上窗帘,阻挡了温暖的阳光。 “你害怕吗?”精神科教授张新凯这样问他。 他没有回答,只是反问了一句:“你看我,像装在套子里的人吗?” 这位年轻人怀疑,契诃夫笔下那位即便是在晴朗天气里也要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的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一定是得了和他一样的病:社交焦虑。不过,可能也不是——因为别里科夫至少还能与人争辩,而他自己却连医生都不愿见。 社交焦虑,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状态。美国社交焦虑症协会甚至指出,全球约有7%的人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症,平均每100人中有13人在一生中有发病机会。但更普遍且广泛存在的现象是,人们并未觉得自己达到疾病的程度,但却无时无刻不被与人打交道的问题烦扰,一个保守且被广泛报道的数字是,中国每10人中约有1人或多或少有社交焦虑方面的困扰。社交焦虑,已成为当今世界继抑郁和酗酒之后排行第三位的精神健康问题,而在社会急剧前行的中国,可能受此波及更多。 “震惊”的8.15% 201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公布了国家973课题——社交焦虑障碍的生物学标记及临床意义调查研究结果。调查由华西医院副院长、心理学专家张伟组织,历经4年、覆盖了成都几十万大中学生。调查数据显示,社交焦虑障碍在13至24岁之间的成长阶段就开始大量显现出来。 “不敢去食堂打饭,害怕、脸红、心慌”,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治医生邱昌建讲诉他在调查中遇见的一位大一男生。“他还不敢和小卖店售货员说话、不敢去教室自习,不得已,在上大学一个多月后被迫休学。” 最终,被抽样出的2279名成都地区被调查大中学生中,88名女生、91名男生患有社交焦虑障碍。加权结论是,成都地区大中学生社交焦虑障碍总患病率为8.15%。 “很震惊,”中国著名精神医学教授、中国焦虑障碍研究协作小组组长张明园说。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社交焦虑障碍这一单一病种进行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其结论超出很多人的想象,“然而,从我们的印象来看,又应该是有这么多。” “我觉得(即使达到)百分之十都是正常的”,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新凯甚至大胆判断,因为“社交焦虑与社交焦虑症不一样,达到诊断标准、达到‘症’的还是少,但是,社交焦虑大多数人都会有”。 在国际通用的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 LSAS)中,测试场景包括在听众前表演或演讲、与陌生人会面、在会议上发言、参加聚会、组织聚会等等。而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行为,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越来越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