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秤究竟“鬼”在哪里 “孪生兄弟秤”:市北质监分局食品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个别摊贩用两台秤“做鬼”。 “一台专门用于应付检查,另外一台做了手脚的鬼秤则在平时使用,欺骗消费者。 “不倒翁秤”:执法人员介绍,这种秤具多是摆放不平,底部垫得不够牢靠,就会产生误差。“像一些海鲜摊还有水果摊,把秤放在塑料泡沫上、纸箱子上、马路上,都会出现误差。”
鬼秤常用在啥摊位 昨日,市北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大队黄队长介绍说,鬼秤最容易出现在海鲜摊和街头流动摊上。 “海鲜的单价高,像螃蟹之类的海鲜,只需少一两,就是三四甚至十来块钱,所以在海鲜区,鬼秤比较容易出现。”鬼秤的另一个“重灾区”是街头流动摊贩。“这些摊位不固定,监管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没有摊位租金,他们的东西会比正规市场里的便宜些,但便宜的背后鬼秤也比较容易出没。 ”稽查人员说,流动摊贩的鬼秤以杆秤和台秤居多,随着电子秤的普及,现在不少摊贩也开始使用一些便宜的电子秤。 提防“鬼秤”教你三招 昨日,质监执法人员通过本报向消费者传授“三招”预防“鬼秤”。一是多看。一台合格电子秤的铭牌标志包括:秤的规格型号、制造厂商的名称、商标、准确度等级、最大称量、最小称量、分度值、产品编号和制造许可证标志及编号等。合格的秤上还贴有绿色的“衡器检定合格证”。第二,称重前一定要先看清“重量”栏是否恢复为“0”,再看“单价”栏是否为商品所售价格,然后再看“金额”显示是否正确。第三,可以随身自带“标准”。比如消费者可以把随身携带的手机或钥匙串等,提前称重做到心里有数,购物前,再放在对方的秤上看是否有差距,有问题的秤就能当即识破。 调查 八成市民遇过鬼秤多数人选择“妥协” 昨日,记者在几大农贸市场分头采访了30多名消费者,超过8成的消费者表示,在他们买菜购物时,曾经遇到过“短斤少两”的现象,但是只有不到两成的消费者选择回头找商贩重新“算账”。 “反正损失也就几块钱,问题不大,要去复秤很麻烦,为这点小事争吵还生一肚子气。”在一家农贸市场,市民徐女士表示。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方面不少市民对市场上缺斤少两的现象感到愤怒,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查处力度。另一方面,消费者们的“妥协”,却成了计量问题长期存在的“帮凶”。执法人员提醒市民,消费者的这种 “得过且过”,客观上纵容了不法摊贩在秤上玩猫腻,某些不法商家更有恃无恐,缺斤少两甚至成了一种习惯,“如果人人都认真起来,消费者积极投诉,自我维权,摊贩们就无机可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