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菜价肉价都这么贵,本来出来买菜就得货比三家省着钱花,结果三天两头被‘割秤’,这简直太可恨了。 ”近日来,多位市民致电本报,随着物价的水涨船高,买菜时常会遇到短斤少两的现象。究竟哪些市场上存在“鬼秤”?如何坑害消费者的?昨日,本报记者兵分三路,随同市质监局执法人员一起对大连路农贸市场、嘉祥路农贸市场、嫩江路综合农贸市场等进行了暗访。 海鲜摊上摆鬼秤 每公 昨日下午,本报一路记者随市质监局计量测试所专家和市南质监分局稽查人员一起,先后暗访了多家农贸市场的秤具。记者一行进入嘉祥路农贸市场后,根据稽查人员的经验,第一站就来到了海鲜摊位。稽查人员老远就看见一家海鲜摊上并排摆了两台电子秤,稽查人员亮明身份后,女摊主急忙从其中一台电子秤上拿走了一块东西。稽查负责人侯成彬质问她:“刚才从秤上拿走什么放进口袋里了?”“什么都没有,真的。”女摊主神情紧张地说。市计量测试所工业衡器部负责人宋强拿出了砝码,用五点测试法对这个摊上的一新一旧两个电子秤进行了快速检测。“每公斤竟然差二两,海鲜价格本来就贵,这样缺斤少两老百姓不就吃亏了吗?”宋强边测试边指出其中的猫腻。“旧的那个坏了,不用了。”尽管女摊主小声狡辩着,但稽查人员却指出,“这不电源都接着吗?刚才还看你称东西了。 ”女摊主拔下了旧电子秤的电源插销。“老熟客就用新秤,生人就用旧秤宰客,凡是摊上摆着两个秤的,大多数都是这种猫腻。 ”一名现场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电子秤没放平 “歪歪扭扭”也割秤 在一家销售羊肉卷和火锅配料的摊位前,稽查人员一眼就发现电子秤没有放平,这样称出来的重量会有误差。 “看,你这个秤放平后也不准,多了5克,正常误差是两克以内,必须要维修好之后才能继续使用。 ”这名女摊主被稽查人员责令立即停用问题秤。在一家蔬菜摊位前,稽查人员发现虽然秤具挺准,但却没有按时进行检验。“你的这个秤具合格检验证是2008年的,按规定应该每半年检测一次,已经过期很久了。”稽查人员发现,嘉祥路农贸市场的部分秤具都已经“超期服役”,“不按时检验将为不良商贩提供可乘之机”。该市场工作人员连忙表示,会尽快统计好市场内秤具的数量,组织未按时检验的商户,尽快取得新批次的秤具合格证。 下午3时许,另一路记者跟随市北质监分局稽查人员来到小鲍岛民俗城农贸市场,记者买了1375克的香蕉,随后将香蕉拿到公平秤上,显示重量为1380克。“加上包装,这个重量在允许的误差值内,说明秤还是比较准的。 ”记者发现,市场里的秤上都贴着一个绿色的圆形标志,质监人员说这就是“检验合格证”,“没贴绿标的秤,消费者就要留神。 ” 920克黄瓜称出三个“重量” 下午4时30分许,记者来到黄岛路菜市场,记者在一家摊位前挑选了一袋三元一斤的黄瓜,电子秤上显示为920克,店主收了记者5.5元。付钱后,记者带着黄瓜来到一处水果摊位前,在摊主的电子秤上复称了一下,重量变成了805克,少了足足二两。记者随后又提着黄瓜来到一个卖尖椒的摊位称重,重量又变成了840克,少了1.6两。一小袋黄瓜,三个电子秤竟然称出了三种不同的重量。记者带着黄瓜返回摊位,“你这黄瓜少了二两,差六毛钱呐。 ”记者反问时露出不满的情绪,表示要投诉给相关部门,让相关部门前来查秤,听到这话后,摊主立刻承认短了秤,连忙往记者袋子中强塞了四根黄瓜。 路边小摊是“重灾区” 电子秤空秤竟是“-30” 昨天下午3时,第三路记者和市北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人员先后来到嫩江路综合农贸市场、大连路农贸市场,记者先后购买西红柿、西兰花、蛤蜊和香蕉,再放到市场公平秤上称重,结果显示均够分量。走出两处正规的农贸市场后,记者来到黄山路一辆卖水果的卡车前,购买了五个橙子,在称重时记者发现,商贩用的电子秤在空秤状态显示的是“-30”,并不是“0”。当记者询问为何电子秤在空秤状态显示的是数字“-30”时,这名商贩支支吾吾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在收钱时少要了5毛。在标山路一商贩摊位前,记者买了三斤梨,用自己调的弹簧秤一称,发现少了三两,摊主二话没说,拿起两个梨就往记者的方便袋里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