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3年,我市将建设15000套公共租赁住房、15000套经济适用住房和30000套限价商品住房,解决人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在昨天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卫平作了《关于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报告》。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9462户家庭已经实现了应保尽保,年底实物配租配售保障低收入家庭将达到3.1万 今年还将配售保障房 王卫平介绍说,2007年以来,市政府已连续四年把住房保障工作列为市办实事的第一件,根据《青岛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08-2010)》安排,市内四区三年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4000套。截至目前,累计开工保障性住房项目67个,可提供房源23333套,超额完成了计划指标。目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9462户家庭已经实现了应保尽保;年底实物配租配售保障低收入家庭将达到3.1万户,实物保障率将超过88%,实物保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今年将配租配售8000套保障房,昨日首批4538套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公开销售已发布公告,年内还将展开第二批房源公售。 投入住房保障金24亿元 我市建立了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市政府先后修订出台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以及公共租赁住房配租等四个管理办法,基本确立了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商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基本实现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7年以来,市政府每年投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不少于5亿元,截至目前,市区两级政府已投入住房保障资金约24亿元。同时,坚持土地出让收益回馈民生,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低于15%。2007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通过直接投入或让渡土地收益方式用于住房保障方面的资金已经超过100亿元。 为困难户再建3万套房 记者了解到,截至2009年末,市区户籍人口275.47万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26.71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人均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线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约3万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高于13平方米低于20平方米,人均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1.5倍以下的家庭约7万户。 据王卫平介绍,在市政府刚颁布实施的 《青岛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3年)》中,将着力解决3万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主要通过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方式满足其基本居住需求。其中以配租公共租赁住房方式解决9000户 (面向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配租3000户,面向其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配租6000户);以配售经济适用住房方式解决15000户。通过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和旧楼院整治改造等方式解决6000户。 申请保障房条件放宽 除了人均13平方米以下的家庭外,我市还将改善3万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20平方米、人均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线1.5倍以下中等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主要通过配售限价商品住房方式,支持其增加居住面积、完善住房功能、提升居住环境等改善性需求。其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000套,建设限价商品住房30000套。还将通过多渠道增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改善12000名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我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此外,还将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收入线标准由上一规划期月均1277元调整至月均1864元;住房线标准由上一规划期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提高至13平方米。 记者 李晓丽 孙静芳 “终于有好消息了” 记者昨晚探访“蜗居”家庭 他们早就盼着改善住房 昨天晚上,记者来到河南路86号宋美安老人家,顺着筒子楼狭窄的楼道七拐八拐,终于找到他们家5口人所住的一套15平方米房子里,这间具备卧室、客厅和厨房功能的屋里没有窗户,整个房间被上下一共4张床占据了大部分面积,再就是一个饭桌和柜子功能兼具的家具,上面还摆了一台老式电视,除此之外就是几个马扎和凳子。 “我们一家在这里住了40多年了,现在年龄大了,爬楼都成问题。”宋美安告诉记者,他老伴常年有病,大部分时间卧床,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家,好在他们目前经常可以出去借宿别人家,当年房子里住人最多的时候是大儿子刚结婚时,他们老两口、大儿子、大儿媳还有小儿子都住在这里,现在孩子们也不时地回来住。他们家的厨房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冬天就在门后,夏天在门口楼道里。“洗澡是不能想的问题。”宋美安的老伴说,整层楼只有一个公共厕所,想洗澡都得去澡堂子花钱洗,只有夏天时,男人还可以在厕所里冲一冲凉水澡。 “我们盼了很多年了,终于有好消息了。”宋美安听到两年内能结束这种蜗居生活后显得很激动,要是能有个那排两室一厅,两个儿子和儿媳每家住一间,我们老两口可以住在客厅里,一家人也能舒服地住在一起了。(记者 孙启孟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