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中国私人飞机现状揭秘 离地三尺要审批(组图)

来源:黄河新闻网-- 2010-09-15 16:10:07 字号:TT

    下一个梦

    首飞后不久,田威新将开办通用航空企业的相关资料递交给了高明当地政府,出乎意料的是很快就被否决了。“美国搞出个911,你现在又在这儿搞。”对这个说法,田威新有些哭笑不得。申请未果,原本找好的合作方,也因此退出了。

    逐渐地,田威新的飞机闲了下来。

    尽管田威新一人身兼机长、机务、机械师多职,但平均下来,每一个小时的飞行成本大约在6000元左右,其中大部分费用是发动机折旧和油料费,另外还要加上每年的保养费。所以,除了偶尔的一些训练飞行,田威新一般不会轻易动用飞机。

    直到2009年3月,田威新才终于注册成立了自己的航拍公司——佛山市雄鹰高清影视航拍有限公司。曾经在电视台当过编导的他说,拍摄是他从小的爱好,飞行更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爱好,如今这两个爱好结合起来了。

    其实,田威新的梦想还不仅仅如此。

    “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等,通航完全都可以做到,不需要部队去做。包括四川汶川地震,中国从全国各地把陆航团的直升机往四川调,为什么不把中国的通用航空飞机往跟前调?”田威新不止一次阐释通用航空的巨大潜能。他表示,一旦低空领域放开,“我一定会向一个大通航企业发展。”

    不过,对于这位新晋通航公司老板而言,这一切仍然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

    “我要是请示(飞行计划),就面临着复杂的审批程序,我要不请示,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又说我违法飞行。”田威新向《中国周刊》记者坦承了自己的忧虑。

    即便在平时做训练,他也尽量在一个小范围内飞行,“没有特殊情况就不去惹那个事。”

    谈起目前的生意,田威新的回答是“正在进行中”。他所说的,是他正在与北京一家数码航测仪公司商谈的合作项目,按照双方的计划,今后田威新一旦接下航测项目,可由该公司免费提供昂贵的测绘设备,所得利润一家一半。

    实际上,对于这项合作,田威新还有另一番考虑。“要是有航测项目,那都是政府行为了,比如某个区要搞一个城市规划,那么这一套申报就由这个区来完成,它报好了,我们去给它拍。”他说,一旦政府出面,飞行审批的难度自然大大降低,“那就好办了”。

    这是他为解决政策难题所开掘的一条新路。

    此前赶往北京时,由于佛山市区堵车,田威新没有赶上火车,只能重新寻找车次。电话那头,他的声音显得有些无奈,“要是订站票或者硬座,实在有些撑不住。”堵车、买票难,田威新面临着和很多中国人一样的难题。

    这一切,让人很难把他同一个私人飞机的拥有者联系起来。

    “如果低空领域开放了,我就可以从广东飞到北京来。”在北京,田威新对《中国周刊》记者说。

    这可能是他的下一个梦想。

    通航政策突围

    从家里匆匆赶来,见到《中国周刊》记者,林枫(化名)先看了一眼表。晚上,她要准备给民航局的汇报材料,明天她还要去参加一个研讨会。主题都是围绕通用航空。

    林枫作为通用航空的资深研究人员,今年有许多研究工作要做:梳理我国通用航空的所有法规,与民航局一起拟定民航十二五规划中关于通用航空发展的专项规划,研究通用航空基础统计指标体系等等。如果私人飞机要顺利飞上天,必须要有通用航空的整体发展。

    在中国,很长时间内,通用航空都是个冷门,“养在深闺人不知”。即使到现在,专门研究这个领域的专家也不过十几位。研究工作曾不被理解和认可。不过林枫说,现在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自己也越来越喜欢这个行业,自己带的研究生对这个行业也充满好奇,这些都带给她荣誉感。但是,沉默片刻,她说自己还有“苦恼和企盼”。

    林枫的“企盼”

    “研究工作我们做得很累,没有任何研究基础和可供利用数据支撑;完全是苦苦地摸索。”林枫说。她们研究通用航空产业所处发展期时,试图用经济模型进行分析,但是不能,没有系统数据,只能凭借调研和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凭着研究的感觉来归纳。每当得出一个为社会所接受的研究结果,她们就非常有成就。

    林枫面临的情况,就是中国通用航空在政策法规方面的真实写照,“痛并快乐着”。

    林枫的这种“苦恼”,可以再往前推算7年。

    2003年,林枫从研究航空运输成本领域转向通用航空领域,研究内容涉及到通用航空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各方面。

    刚“入门”的时候,还是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初期阶段,林枫回忆最开始的情景,总结为一个“难”字:“大家都不知道通用航空,研究很困难,多年没有人去做,也找不到数据和资料,我们就搞调研,一点点问,跑企业跑管理局。我的感觉是,如果不成体系的话,数据太难取得了。”

    当林枫整个人浸泡在通用航空领域时,她觉得一切富有戏剧性,“忽然有一天,有人叫我直升机专家,问我怎么就一下子改行了,我觉得很可笑。通用航空不是直升机,也不仅仅是直升机的飞行和修理。”

    不顺畅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通用航空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文革”前,通用航空得到了飞速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期”。在“文革”期间,通航陷入停滞阶段。“文革”后直至80年代末,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通用航空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新转机。此后,以大飞机为主的运输航空持续快速发展,但是通用航空却逐步萎缩。原因在于,运输航空利润高,得到了当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抽调大量的通用航空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补充,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与之相反,民航所属的通用航空企业大规模转轨从事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人才逐渐流失,又面临着体制转型所带来的种种新情况、新矛盾,到1995年通用航空已跌入谷底。

    随后,1996年民航局党委出台了《关于发展通用航空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通用航空发展政策,以此为标志,通用航空逐步走上了复苏、发展的道路。同年,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是民航法出台,通用航空的定义正式出现国家法律中。

    林枫和她的同伴们也从这个时间表开始,研究政策、法规,一步步发展,其手段是“一点点抠”。她努力向《中国周刊》记者梳理这几年来的通航政策法规: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对于通用航空给出了法律定义。

    2003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371号令,即《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在林枫看来“这个条例是真正的关于通用航空飞行的规定”,解决了关于每次飞行活动需要办理各类手续的程序问题。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减少了飞行申报的时间。之前,规定飞行任务至少提前七天上报,新条例减少为两天。不过,这个条例从审批环节上并没有做多少减法。从地方管理局到民航局,再到军方,程序上环节众多。

    2004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先后颁布了第130号令和135号令,即《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登记管理规定》和《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审定规则》。两个法令解决了私人飞行的主体资质问题,保证飞机本身证件齐全;也解决了私人飞行驾照标准的审定问题。

    林枫对于飞行法规的梳理截止到了130和135号令,“再往后?”她沉思片刻,回答,“基本上没有了。”

    关于政策,林枫认为,2009年底,民航局针对通用航空出台的《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措施》15条,是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最后,她给出的评价是,“针对通用航空的政策、法规很少,还是太少。”法规没有涉及到的领域仍旧很多。

    譬如,私人还是不能以自然人的名义管理飞机。林枫说,“你要买飞机,就先成立一个公司,这不是很好笑么?”再譬如,一个人想驾驶自己的飞机自娱飞行,必须要跟企业作业飞行一样,联系管理局、空管委及相关军区,呈报一系列的繁琐手续。凭一己之力,如何能完成这些?因此她企盼着支持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法规能尽快形成。

    不过,对于这些问题,林枫的一位同伴,靳军号,有不一样的解读。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