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波(青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处干部)
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图稿整理时,两幅照片让我印象深刻。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看到仿佛是一辆轿车从坑洼的土路上开过,车后尘土飞扬,许多路人都向着车消失的方向翘首凝望……一张是“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宣传牌下,一队小学生手拉手走过“斑马线”,此刻,宽阔的香港中路上8排车道车流静止。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尤其在汽车还是身份象征的年代,有谁曾会想过,车要为人让路?直到有一天国门打开了,我们才晓得在许多国家“车让人”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规则,而是现代城市文明的展现。
2003年春天,青岛率先提出“车让人,让出一分文明;人让车,让出一分安全;车让车,让一分秩序” 这一城市文明交通理念的时候,有人欢欣,有人诧异,更多的市民则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直到今天,在经历了2008“奥帆赛”、2009年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排名第一、青岛市荣获全国实施畅通工程“六连冠”和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美誉之后,我想,广大市民在8年的“三让”活动中付出的努力,令人赞叹和欣慰。
给大家讲一个偶然听到的故事:一位父亲,30多年前的老汽车兵,驾驶技术一流。一个女儿,典型的80后,通过速成培训,也拿到了驾照。但每每说起驾照的含金量,父亲总会摇头,现在的驾考应试教育,简直就是培养“马路杀手”的嘛!直到有一天,父亲不得已搭乘了女儿的车。在一个右转路口,女儿却轻轻地把车停在了“斑马线”之后,父亲瞄了一眼,正想借此再发表一下对现今驾训脱离实践的意见,却发觉女儿的目光落在斑马线上怀抱孩子的一位年轻妈妈身上。年轻妈妈仿佛一直在和怀里年幼的孩子咿咿呀呀地对话,跟着人流过马路,显然没有觉察到斑马线的信号灯已经由绿转红了。女儿没有摁喇叭,只是静静地目送这对母子走过去,才悄悄地右转过了路口。父亲为自己的武断感到不安。而今,每当父亲回忆起那一幕,都会觉得,如果有人停下车来静静地等待,他都会为城市的汽车文明感到欣慰,感谢他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由此也更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尊重每个交通参与者的生命,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故事让我不禁联想起鞠躬的交通协管员王天飞,2009年他的举动着实感动了青岛。《走地下通道吧我给你鞠躬啦》,当《青岛早报》将这个街头小人物向行人深鞠躬的大照片出现在报纸头版时,让人感慨万千,他不仅把文明带给了行路人,还以他的方式诠释了对生命的敬畏。从某种问意义上说,“三让”改变了青岛的人文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人本化的管理,为政府赢得了口碑;畅通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增强了城市的温馨度;文明礼让、素质高雅的市民,则全面提升了城市的品位。2004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等领导在青岛视察时,对城市交通交通“三让”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岁月如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正步入汽车时代,汽车已成为寻常百姓的代步工具,交通文明更成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晴雨表”。2008年11月我去北京出差,乘车经过天安门广场西侧,发现在长安街的护栏宣传牌上,有一条醒目的标语:“车让人,让出一分文明;人让车,让出一分安全;车让车,让一分秩序”,顿时,对家乡热爱和自豪油然而生。作为这个城市的一员,我们不但要大力倡导“三让”,而且要自觉践行“三让”,使我们城市的交通更加和谐、更加畅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