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少无发展 年轻人“不感冒” 在六年前,记者曾帮助来自平度市白埠镇的孙福明在一家餐馆找了一份服务生的工作。但当记者再次联系到孙福明时,他正在自家的地里收麦子。”我已经不外出打工了,现在在家里种地收入也不错。”孙福明介绍说。在国家推出一系列惠农政策后,孙福明和父亲一起承包了20亩地,用于种植香葱、花生、麦子等作物,去年仅8亩香葱的净收入就近两万元,这基本相当于外出一年打工 对此,市民王萍很有感受。王萍的哥哥在岛城开了一家快餐店,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哥哥经常委托她从平度老家找人。但是从去年开始,王萍没有为亲戚招到一个人。“五年前都是农村亲戚提着土特产来求我给孩子找个活,但是现在的孩子要么出去上学当兵,要么留在村里跟着父母一起种地、做小买卖挣钱,很少有人愿意外出打工。”王萍介绍说。 来自东营的李惠今年20岁,在一家全国连锁米线店工作的她表示现在的这份工作就是碗“青春饭”。“我们店里十几个人,除了店长结婚以外,我们都是单身。这一个月千把元的收入现在刚刚够用,以后有了家庭就不行了。”李惠介绍说。 在城阳区上马一家服装厂上班的刘晓丽以前做餐饮服务员,今年跟着同样来自泰安的姐妹一起到服装厂做计件工,她说,原来在餐馆做服务员,月工资1000元,餐馆管吃不管住,每天工作时间从上午10点30分到晚10点30分,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有时候值夜班还要到凌晨2时左右。 而她现在在服装厂,每天工作8小时,月工资1200元,计件奖金500元左右,加班费另算,要是拼命干的话一个月能拿到近3000元钱,而且每周日休息。“周末厂子里还经常组织看电影,我再也不到餐馆去做服务员了。挣钱少还容易受委屈。”刘晓丽介绍说。 此外,餐饮业技术含量低,无发展潜力也是年轻人不愿从事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在家里也能挣到钱,出来闯荡就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以图更大的发展,而这份工作就是个伺候人的活,干长了也没有什么长进,不管干多久也干不出个名堂来。”来自云南的李明对于餐饮业的看法代表了很多年轻人的观点。 “零培训”带来诸多投诉 火车站附近一家快餐连锁店的店长周明(化名)昨天中午没有吃午饭,满脸无奈的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刚招来的勤杂工小杨为何受不得一点委屈。前天中午,因为一名顾客对餐馆的套餐赠饮条款存在异议,就和餐馆的收银员吵了起来,这本来与小杨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只有18岁的小杨闻声后却从后厨冲了出来,挽起袖子来要打顾客,被周明及时拦下了。但是当周明让小杨给顾客说声“对不起”时,小杨撅着嘴一句话不说,周明见状让小杨回厨房,没想到这个小伙子解下围裙丢在桌子上就走了,昨天也没有去单位上班。“以前招来新工人我们都要进行三天的培训,除了服务外,关键就是礼貌用语的培训,但是现在招来人都是直接上岗,这也让餐馆的投诉逐渐增多,老板不问青红皂白就来扣我的钱。”周明介绍说。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因为目前的打工者大多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所以往往受不得半点委屈,在服务员用工紧缺的情况下,这些人如何管理也成了老板们头疼的一个难题。“这些服务员说不得,你让他去收个筷子碗他一边玩手机一边说稍等,你一急他就能撂挑子走人,你说这在家都是怎么教育的。”在方中圆小区开拉面馆的张晓燕在辞退了一名员工后向记者介绍说,虽然当时很生气,但是转而她又为找不到新服务员而感到担忧。 餐饮企业应人性化留人 从事过餐饮服务业工作的“新市民之家”负责人陈明钰目前从事新市民就业、维权工作,他认为服务业,特别是餐馆服务业,普遍存在工作时间长、收入低、待遇差、不给上保险、不给签劳动合同等问题,很多人都是在找不到其他工作的情况下,才去做这个工作的。而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经济恢复快速发展,出口企业重新恢复活力,就业岗位大量增加,所以出现了餐饮用工回流到工业企业的新情况。再加之餐馆逐年增加,这也拉大了用工缺口。而收入低、劳动强度大、对年龄有限制等问题也使得餐饮业缺口逐渐加大。 “经营者要放宽用人标准,不再仅局限年轻服务员,可以考虑将年龄适当放宽,另外增加服务员的薪酬,设立薪酬鼓励机制,同时还可以考虑提高服务员的工作效率,争取在减少用人的前提下保证服务质量。”陈明钰建议说。此外,陈明钰认为企业老板在增加薪水外,还需要尊重外来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在员工受委屈后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安慰,只有这样实行人性化管理,才能用真心留住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