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网上媒体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双面判官杨贤才:“中国第一执行局长”为何堕落

1
青岛新闻网 2010-06-17 15:45:40 羊城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德才兼备 要靠监督

    解读杨贤才,两点很突出。一是有才无德,二是缺乏监督。

    杨贤才的故事里,很吸引人的一个章节是他和陈卓伦的关系。客观来看,这是两个很有才干的人,走到一起本应成就一番事业。事实上也确实“成就”了不少大事,可惜多数都见不得光。这是有才无德。

    杨贤才重情重义,在同乡陈卓伦身上表现很突出。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因同乡、同学、同僚的情感,而渐渐演变成同伙的黑色逻辑关系,在不少落马贪官的经历中反复重现,值得研究和警惕。这好比古代官场中因“同科入仕”而惺惺相惜、进而互相提携关照的为官哲学,如果大家有幸还是同乡,那更是“亲上加亲”,兄弟肩膀一拍,往往将正义公德置之一旁。

    除了同乡、同学、同僚,更为人们熟知的是裙带关系。因为这些关系而结党营私的案例历史上多如牛毛,为害不浅。新中国诞生以来,已然铲除了滋生这种问题的土壤,但还是在个别案件中若隐若现,比如杨贤才,这说明权力缺乏监督,制度还有空子可钻,还有待完善。

    以杨案为例,他和陈卓伦的“嚣张”在圈内早是路人皆知,以致有律师因顾及“安全隐患”而不敢去陈卓伦的事务所工作,事已至此,却一直没有监督力量介入,坐视其做大而积重难返。

    我们愿意相信,杨贤才首创的“打包执行法”初衷是好的,事实上也确实解决了不少矛盾和纠纷,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司法实践中的大难题。可是为什么会慢慢演变成“为某个小圈子谋福利”、让好事变成千夫所指?这里头仍有“同乡情结”作祟的因素,更根本的还是监督缺位。

    因有才干走上领导岗位是理所当然,因无德行而作奸犯科落下马来也在情理之中。人们呼吁对权力的监督,实际上是希望既保证有才之士有机会“上位”,也要确保其上位之后德行不变质。

    因为,德才兼备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人最大的特点是———变化。(梁克毅)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反腐英雄”成“腐败老总”
下一篇:“有罪局长”官位照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