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中有贬 从基层书记员到执行局局长,杨贤才有“才”、也有“魄力”。但到了很多律师的眼中,就成了“太嚣张”。有律师预言“他们太明目张胆了,迟早要出事”。 时至今日,杨贤才的同行们也鲜有说他“坏话”的。特别是,依然工作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同事们。 杨贤才有“才”。 翻开他的履历,他从最基层的书记员开始,奋斗到民一庭、刑一庭庭长,再到执行局局长,个个都是要害部门。 “没有才干,哪一个能有这样的经历。”他的一位老同事回忆,当年,还是麦崇楷当院长的时代,麦曾经有意让杨贤才到湛江中级人民法院当院长,但杨贤才没有答应,“他最大的顾虑是自己的年纪不小,到基层转一圈耗上几年,即使能回到省高院,升迁空间也有限,不如稳稳当当地继续干。”为此,麦崇楷还有点不高兴。最终,当上湛江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是更年轻的黄松有。黄松有正是从那里迈向了最高人民法院。 杨贤才有“魄力”。 我国的司法制度中,上下级法院是一种监督指导关系,执行案件更是如此,下级法院“不听话”那是常有的事。可自从杨贤才执掌广东省高级法院的执行庭开始,就常常听见他的下属形容“跟着老杨干,实在扬眉吐气”。 有意思的是,法官们对杨贤才多有赞誉的“有魄力”,到了很多律师的眼中,就成了“太嚣张”。 这个评价,并非杨贤才出事之后才有。 一位与杨贤才熟稔的广州律师分析,这是因为“杨贤才与他的马仔律师得罪了太多其他律师了”。据说,自杨贤才担任“广东执行第一人”开始,不少律师发现了一个怪现象: 刚接了一个省高院执行案件的委托不久,当事人却说要换律师,一看换了谁呢?呵,又是陈卓伦!谁都知道陈卓伦与杨贤才“关系最铁”。次数一多,很多律师揣测,如果不是执行法官给暗示,不可能有这样大批量的案子流向陈卓伦。 久而久之,广东律师界看杨贤才与陈卓伦的眼光就有点异样。早在2005年前后,就已经有律师预言“他们太明目张胆了,迟早要出事”。 陈卓伦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他的一个同学来广州当律师,当时想去投奔陈卓伦的律师事务所。“我左右一打听,就怯场了。”这位同学律师说,“同行个个摇头,都说我跟着他钱肯定多,但不安全”。几番思量后,这位同学选择了其他律师事务所。 性情中人 普宁人杨贤才是个“重情谊”的人,不止是对饶平人陈卓伦。案件统一“打包”指定执行的举措,让杨贤才声名远播,但也被指是为“潮汕小圈子”谋福利。潮汕地区的基层法院,甚至在珠三角地区设置常驻部门,等着执行案件分下来…… 于是,解读杨贤才,绕不开一个人———曾是“广东最牛律师”的陈卓伦。 虽然,关于陈卓伦的判罚还没有结果。但在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的网页上,已经找不到与陈卓伦有关的信息。这个由他一手打造的广东最大律师事务所,正在极力抹去他的影响。 杨贤才是普宁人,陈卓伦是饶平人,两人的潮汕老乡关系一再被提起。据杨贤才的同事回忆,两人的情谊应该是在广州市仓边路结下的。当年省高院与司法厅一栋楼一个饭堂,时常碰面又是老乡,自然熟稔。而杨贤才是个“重情谊”的人,一直对陈卓伦颇为照顾。 而对于陈卓伦,很多法官和律师的评价都是“功利心比较强”。在外人面前,陈卓伦很热衷展示他得到的“种种照顾”,对于自己与杨贤才的关系,他总是很高调,常常会自己提到与黄松有或者杨贤才一起吃饭。如今,一个流传得很广的传闻是,对于每一次送钱,陈卓伦都有详细记录,甚至细致到当时的场景,像日记一样。很多人猜测,陈卓伦会去记录这些东西,已经做好了“有朝一日当把柄”的准备。 一位潮汕籍律师却因此对陈卓伦相当不屑,在他看来,杨贤才确实是重感情,但不只是对陈卓伦。这位律师与杨贤才相识很早,即使在他很落魄的时候,杨贤才也没有对他另眼相待。“杨贤才为人爽快,处事公正,他的很多受贿行为,都是当事人实现债权后送钱表示感谢。”他觉得陈卓伦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杨贤才,“其实到后期,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像外界传的那么好”。 让杨贤才声名远播的,是广东省高院2003年下半年首创实行的执行新举措:将下级法院难以执行的案件统一“打包”指定执行。这个做法,主要就是将一些被执行人有财产但“原审法院怠于执行”的案件,统一“打包”指定给非原管辖地的法院执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广东省高院都把这个新举措作为很重要的“政绩”大举宣传。该举措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就在杨贤才出事前一年,据统计,2007年广东省执结标的超过450亿元,全省法院执行法官人均办案189件。而当时,广东省已连续几年执结案件标的额居全国第一位。 也正是这个执行新举措,让杨贤才陷入众多“非议”。 有种说法直指该举措是为“潮汕小圈子”谋福利。理由是该举措出台后,一些本来属于珠三角地区法院执行的案件,在杨贤才的授意下,打包给了潮汕地区的基层法院执行。潮汕地区的基层法院,甚至在珠三角地区设置常驻部门,等着执行案件分下来。 但也有人不认同。因为这种情况不只存在于潮汕地区,不少粤西基层法院的执行法官也同样“获利”,长期驻扎在广州及珠三角一带,根本不回当地上班。 无论如何,这种执行新举措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一些外地执行法官接受委托后,私下和当事人达成协议,提高执行费用,或是直接吃拿卡要,甚至滥用诸如罚款、拘留等执行措施,损害被执行人权益,连重复执行都时有发生,各法院互不相让,矛盾重重。 如今,这个举措已随着杨贤才的落马而基本被废止了。(记者 林洁) |
上一篇:“反腐英雄”成“腐败老总”
下一篇:“有罪局长”官位照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