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河南反贪“后进单位问责制”引争议 能否“计件反腐”?

1
青岛新闻网 2009-11-04 09:48:49 法制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多了一张“底牌”

    反贪内部人士称,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在办案过程中容易受干扰。反贪指标由“软”变“硬”实属无奈之举,但却给了反贪人员一张排除干扰的“底牌”

    “后进单位问责制”的出台,是否让检察官们感受到了压力呢?记者为此特意走访了河南省检察机关的一些职务犯罪侦查部门。

    采访的结果有些出乎记者意料———本以为反贪人员会对“后进单位问责制”提出疑问和担忧

,但反贪内部人士对记者表达得更多的却是“肯定”。

    “我们手里有了一张底牌,办起案件来不会没有底气了。”一位反贪局长兴奋地对记者说。

    看记者还是有些不太明白,这位反贪局长进一步解释道:“查办案件苦点累点都不怕,最怕的是在办案的关键时期受到干扰。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在办案过程中,有时不得不作出让步。反贪指标由‘软’变‘硬’实属无奈之举,但给我们硬起手腕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提供了条件,我们就可以不受干扰地大干一场了。”

    “检察院查办的贪污、渎职案件涉及到的每个当事人都有一定地位、一定能量,有的还相当大。我们办的案子,连‘村官’算在内,没有一起不找来说情的。没有一张不徇私情的‘铁面’,根本别想办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检察官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他一上案子,就经常关手机,不回家,也不在办公室,为的是排除一切干扰。

    这位检察官深有感触地说:“有了案子,有人找也是正常的,没人找反而是不正常的。办理职务犯罪案件首先要过的就是‘人情关’,这一关过不去,就办不了案,怕得罪人,就不能干反贪这个活儿。”因此,他认为,“严格的问责制度很有必要”,有利于增强干部的责任心、使命感、大局意识,也有利于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建成对此也表示赞同。“人无压力轻飘飘。如果不实行问责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那么有些检察官就可能在人情面前不积极作为。而实行问责制,完不成办案指标就将被问责,就可迫使检察官积极地去作为,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并可能促使他们创新工作方法,发现、查处更多的腐败分子。”张建成说。

    有法律界人士认为,一些腐败分子可能隐藏很深,但只要反腐检察官积极作为,就能挖出、查处一些腐败分子。因此,“后进单位问责制”不仅可以一试,也有必要进行推广。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中央启动考“官”新模式:“民意分”加重成亮点
下一篇:最高检反贪总局局长陈连福履新20天引媒体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