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 正文

开拓创新海尔25年:“砸”出来的世界名牌(图)

1
青岛新闻网 2009-09-03 09:09:02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授海尔企业文化

    砸“墙”——砸出“零距离”

    品牌具有延伸性。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人们感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同年,海尔迈上了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在青岛东部建立了中国家电行业的第一个工业园;并在不到十年时间内,在全国各地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通过注入海尔文化使其迅速扭亏为盈,实现了多元化、规模化经营。

    紧接着,中国开始积极加入WTO,鼓励企业走出去。1999年海尔率先在美国建厂,跨入了国际化阶段。

    到目前,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海尔在全球已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

    多领域、多地域的发展,让海尔迅速“长大”。1998年的美国《家电》周刊已经关注到了中国海尔的发展,报道了海尔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家电业位居第一,并给予高度评价。然而此时,海尔用它一贯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思维方式,想到了企业做大后有可能患上的“大企业病”。

    海尔又有了惊人之举:砸“墙”。

    1998年,海尔内部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流程再造——

    砸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墙”:从你死我活的竞

争发展成合作双赢的竞合关系;

    砸企业内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墙”,把职能关系变成市场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张瑞敏反复强调:“再造的准则是建立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流程。”海尔想通过组织和流程的变革,让每个人都和市场实现“零距离”;让一个庞大的企业面对市场能灵活反应!

    变革总是有作用的:2001年4月的一天,当时负责经营海尔上海市场的解居志,从当地的新闻报道中听说上海将推出分时电价。解居志通过分析发现,现有的海尔洗衣机等产品就具备“分时用电”功能,当晚就做了营销方案。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反馈到海尔内部,开发、生产人员立刻提供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解放日报》对此发表评论:“上海这么多企业都没有抓住这一商机,远在青岛的海尔却紧紧抓住了!”

    海尔的流程再造仍在探索中。如同流程再造的鼻祖哈默所言,这是一个“打破鸡蛋做蛋卷”的过程,这些年来,海尔对组织结构的颠覆已经探索了40多次,其核心一直是让企业中的每个人与市场零距离!

    这种与市场零距离的意识,正在全球海尔人身上潜移默化。2009年夏天,巴基斯坦国家政府通知国民每天将在固定时间段停电数次。巴基斯坦海尔冰箱营销经理立刻与开发人员合作,推出海尔“不化冻”的宽体大冰箱,目前这款冰箱已在巴基斯坦市场同价位段冰箱中,销量第一。

    又是一个现代版、海外版的“分时家电”故事。这种与用户零距离创造市场机遇的故事频繁被海尔员工所创造。在此过程中,海尔飞速发展:7年蝉联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首,两度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啤酒“炫舞激情”:点燃2009激情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