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残奥村完成转换,昨日预开村。 记者 于小阳 摄
房间里的桌角都包上了“防撞贴” 闵妤 摄
根据北京奥组委的安排,8月27日12时至8月28日14时,青岛奥运村和北京奥运村同步进行了从奥运村到残奥村的转换。在这仅有的26个小时里,共完成了4大类34项超过300小项的转换工作,达到了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奥委会各项工作尤其是无障碍设施的要求和标准。昨天,青岛残奥村预
开村,8个国家的22名帆船队先遣人员入住青岛残奥村。
300人将入住残奥村
青岛残奥村总建筑面积10万平米,设有400余间客房,包括30间轮椅用房。青岛残奥村分为居住区、国际区、运行区、公园区四部分,每个区服务功能和准入权限不同。青岛村与北京村同时于2008年8月28日预开村,8月30日正式开村,9月20日正式闭村。
青岛残奥村是北京残奥村的一个分村,是残奥帆赛最大的非竞赛场馆。青岛残奥村坐落于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内,属高度安全区,其最大的特点是距帆船竞赛场馆仅一路之隔,运动员可步行到达。
残奥帆赛期间,青岛残奥村的主要客户群是运动队、国际残奥委会工作人员、国际残帆联工作人员、国际和国内技术官员等共约300人。其中,运动队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约16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青岛残奥村将为他们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商业服务、安保、交通、竞赛信息、NPC等服务,努力成为运动员安居乐赛、访客们留连忘返、组委会展示中国特色、齐鲁文化的窗口和进行国际交流的平台。
每个运动队配备医疗间
记者在残奥村内看到,时常可以看到人性化的标语,例如,卫生间处贴有了“无障碍卫生间”,多处电梯间里也设有“无障碍电梯间”。房间里的家具都是圆角的,有的桌角还专门安上了柔软胶质的“防撞贴”。
据了解,残奥村的居住区是各国家和地区残奥委会运动员及官员居住、办公、休闲和娱乐的区域,实行严格的准入控制。残奥村2层以上为居住区,包括2栋17层大楼及2栋7层大楼。客房为双人标准间,并为每个运动队配有专用的办公间和医疗间。
餐厅位于残奥村居住区三楼,开村阶段餐厅24小时开放,为居民提供餐饮服务。同时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免费的水上餐服务。居住区内还设有运动员专用的休闲娱乐设施,包括运动员俱乐部、健身中心、游泳池、理疗、休闲按摩等服务项目和场所,公共区域可以免费无线上网。
服务设施应有尽有
国际区是运动员和媒体、访客以及其他客户群交流和娱乐的区域,同时也是组委会提供生活类商业服务、进行文化活动交流和展示的区域。
国际区A区设网吧、旅游信息台、银行、通讯服务中心、书报亭、花店、干洗店、商务中心,为各国村民和访客提供各类有偿商业服务。
手工制品现场制作
民俗文化展示区有民间艺人现场制作和展示齐鲁传统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展品,包括剪纸、细纹刻纸、中国结艺、草编、烙画、烙葫芦、面人、糖画、泥人、布艺、苏绣、刻瓷、毛绒画、景泰蓝版画、蛋雕、砂画、人物剪影、小手工艺品、金属雕、木版年画等。
国际区B区设特许商品专卖店、邮局、综合商店等。爱心公益展示区展示青岛地区的残疾人手工制品,将通过义卖筹集资金发展青岛残疾人帆船运动。摄影服务中心提供个性化摄影、照片冲洗、扩印等服务。村民和访客可穿上中国传统民俗服饰留影,体验中国风情。 记者 闵妤
新闻链接
奥运村到残奥村的转换包括无障碍设施的转换,其中包括完成各项临时坡道的安装设置,增加轮椅假肢维修点和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客房房间低位床、房间浴室残疾人专用物品等设施;形象景观的转换,包括增加残疾人专用设施指示牌和导引牌,将带有奥运标志的形象景观转换成残奥标志;人员转换,完成各类工作人员的制服装备、证件和岗位转换,转入残奥帆赛岗位;服务转换,在各项文化活动中增加残疾人表演节目、医疗点的布局和医疗物资的转换补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