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奥帆中心是青岛的靓丽一景 徐崇德 摄
“青岛成功申办了2008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项目,咱们的张娟娟又在北京奥运会上为青岛夺得首金,真是喜上加喜,作为一个老体育人,我感到无比骄傲。”昨日上午,原市体委主任刘同钜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激动地说。回忆起9年前的申办奥帆赛的历程,他认为首先应感谢的是申奥第一人王志敏,若没有这位老帆船运动员的“先知先觉”,就很可能没有后来的申奥之旅,
更为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坚定的信念,并且多次派人进京向国家体育总局申请、沟通……作为见证和参与了青岛奥帆赛申办全过程的功臣之一,如今刘同钜感到无比欣慰。
偶然机遇拉开申奥大幕
“青岛能够成功地申办奥帆赛,来源于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刘同钜告诉记者,王志敏是青岛崂山邹家帆船俱乐部的总经理。1998年底,为承办第39届OP帆船世锦赛,她前往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汇报工作。无意中碰到秦皇岛市委书记带队到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凭着一个老帆船运动员的敏锐思维,她立即意识到这对于青岛来说也是个机遇,青岛比秦皇岛更具备承办奥帆赛的条件。于是,王志敏匆匆赶回青岛,立即到市体委说了这一消息。“其实我们早就有承办奥帆赛的想法,但当时北京奥申委都还没有正式成立,我们也就没有做任何准备。没想到秦皇岛利用先天优势走在我们前面,所以当王志敏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后,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向时任市委副书记程友新和当时分管体育的副市长臧爱民等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刘同钜回忆起申奥的缘起时语速较快,记者能从他的话中感受到当年多个城市同时竞争的“战火硝烟”。这一重要信息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从那时开始,青岛把申办奥帆赛提上议事日程,开始了前期的论证阶段。
多次赴京表决心和诚意
随后,青岛市立即在当时的市体委成立了奥帆赛申办办公室,简称申奥办,市体委党委对申奥办的工作十分重视,立即选调精兵强将,使申奥办的工作很快运转起来,由当时任市体委副主任的陈敬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并执笔起草了青岛市人民政府给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政府的申办报告,介绍了青岛的总体情况和申办的优势。“说实话,当时的情况十分严峻。”刘同钜告诉记者,因为秦皇岛市比青岛动手早,而且还具备几个优势:地缘优势,秦皇岛距离北京只有200多公里,开车只要两三个小时就可到达;赛缘优势,秦皇岛举办过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的帆船帆板比赛,有一定的大赛组织经验,为此国家还投资一个亿在秦皇岛建起了当时我国最大也是惟一的帆船港……
“我们当时一趟趟地跑北京,递材料汇报青岛的申办情况,那时候交通还不是太便利,很不容易。有时候,到了北京已经是深夜,我们就深夜赶到相关工作人员家中汇报工作、递材料。”刘同钜感慨地对记者说,最多的时候一周三次往返于北京和青岛之间,还多次邀请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清来青考察。经过一番努力后,到1999年7月下旬,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逐渐倾向于把比赛放在青岛进行。
青岛完全具备申办条件
“在申办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决心很大,是成功的一个最关键因素。”刘同钜说这话时提高了音量,时任副市长臧爱民一次次亲自前往北京,向国家体育总局汇报工作并表决心,博得了对方的认可。时任青岛市市长的王家瑞,协调市政府多个职能部门支持申奥工作,显示了极大的魄力,北海船厂随后顺利实现了整体搬迁,这为奥帆赛场的规划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10月18日,时任国际帆联主席的保尔·亨德森应青岛市政府的邀请来到青岛,为了能让他对青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申奥办精心设计了考察路线。青岛的完美之旅,让亨德森主席感慨,青岛是他所到过的亚洲最美的城市,完全具备承办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条件。如果国际奥委会征求国际帆联意见的话,国际帆联一定会把奥运会帆船比赛安排在青岛举行。“亨德森回国后,于当年10月27日给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和吕圣荣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国际帆联支持青岛作为2008年奥帆赛的候选城市,这封信对最后确定青岛作为2008年奥帆赛的候选城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同钜说。
“作为一个体育人,能在我的有生之年见到奥运会在家门口举行,这种美好的感觉真的无法言说。”刘同钜深情地说。 记者 孙静芳